首页 > 教学教研 > 语文组

心教胜于身教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5 阅读:30480次 

心教胜于身教

                      ——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

绥宁一中 匡文鸿

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俗有“言传身教”的要求,也就是说,教育者在受教育者而前,言语和行动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校教育中,作为一个班主任,做到言传身教,实为重要,也不容易。然而,在新世纪的教育实践中,仅仅做到“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因为“身教”要求:

1、强调教育者“动作到位”。但师生之间由于缺乏理解,没有感情基础,往往出现“带而不动”的局面,甚至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班主任在“作秀”。

2、“身教”要求教育者“做样子给人看”,暗示受教育者“你们也要这样做”,但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出现学生“貌合神离”地勉强“跟我做”,导致教育目的的模糊性。

3、“身教”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当学生思想状况正常时,“身教”确实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但是,当学生的思想出现“阴晴圆缺”等“天气变化”甚至有重大问题时,“身教”则会“费力不讨好”而表现得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身教”在当代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已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在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得出这样一个体会:在班主任工作中,“心教”胜于“身教”。

所谓“心教”,就是以情动人。即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用班主任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矫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心教”相对于“身教”来说,其特点在于:强调“感情到位”。要求教师做到:心到感情到,努力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让学生不仅懂得“我应该怎样做”,而且懂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同时,在相互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使教育者的意志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心教”能体现其特有的主动性和感召力。

根据我个人的尝试,我认为在心教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有情。

所谓“有情”,就是讲感情。即用班主任真诚的爱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动人。

例如,2006年我担任高一普通班264班的班主任,我班上有位女生,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受到旁人的歧视与冷落,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从而导致她认为世上没有好人,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虚伪的;世上没有人值得信任。因此,她在校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对同学“冷若冰霜”,对老师持戒备心理。我多次找她谈心,告诉她同学之间要真诚、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但她全当了耳边风;她也反对别人关心她、帮助她。有一个星期天晚自习中,我得知她因洗澡、洗衣服而没吃上晚餐,我跑到商店给她买好方便面泡好送给她,她不但不感谢,反而说:“我下课了自己晓得买!”她生日时,我买了礼物送给她,可她第二天把礼物托班长退给我,并且告诉我,她这么做,是为了不让同学们好写文章拍我的马屁!而对这些情况,我冷静地分析了她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得出一个结论:她之所以不相信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情,是因为她在自己的经历中没有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她需要的正是感情。如果我一如既往,真心实意关心她,我想终究有一天会改变她对人们的看法。于是,我决心用“心教”来转化这位女生的思想。机会终于来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这位女生患了严重的急性痢疾,我喊来的士,陪她到县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当晚,我要其他学生都回校自习,而我却在医院陪护了她一个通宵,在她住院期间,我每天都去看望她,每次都给她买些开胃的小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这位同学出院后,我发现她开朗了,开始和同学们交往了。而且她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班集体,她在一篇作文里曾经这样写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我所认为的那样冷酷!在264班这个集体里,我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真爱。

二、有义。

有义,就是讲义气,但不是讲个人感情。更不是讲“江湖义气”。此处的“义”,指的是公理正义,是师生之间的纯洁感情,属于高尚的道德范畴。班主任对学生讲义气,应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谅解学生,以“义”服人。

当今经济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现今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师生活上的关心,不稀罕老师的小恩小惠,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更高层次的理解。因此,我在心教的过程中,通过讲义气,把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体现为对学生命运的关住和对前途的负责,在爱的温床中孵化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2007年高二第一学期,我担任理科普通班268班的班主任,我班从“特快班”筛选下来了一位特殊学生——陈斌,他数、理、化成绩比较好,但语文、英语却难以及格,此外,他特别爱好武术,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散漫,因在校内使用手机而顶撞政教主任:我宁可受处分,也要使用手机!这是公民的权利!这样的学生,可说是个“剃头刺”。有一次他接连旷课三天,星期天晚自习,他醉熏熏地来教室上晚自习。我问他为什么喝酒?他说心情不好!问他这几天干什么云了?他说没干什么,不要问这么多……起初,我很想上报学校,若那样,他的处分肯定会升级,甚至开除。但我想:人的自尊心如果一旦被彻底伤害,其精神也会彻底崩溃。说不定,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彻底堕落,就从这里开始了。那样,岂不是毁了他一生?而这决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我没有把这件事曝光,而是把他请到自己家里,让爱人为他做好醒酒汤,为他买了“解酒灵”;并向他讲明喝酒利弊,讲清中学生为何不能喝酒,也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讲得他心悦诚服,讲得他汪汪流泪,并发誓:从此一心一意学习。我对他的谅解,使他从迷惘中走出。后来,他顺利考上了二本院校(是2009届唯一一个从特快班筛选下来考上二本的)。所以说:爱,比惩罚的力量更伟大。

三、有节。

所谓有节,就是指在心教过程中,无论讲感情,还是讲义气,都得把握好尺度,且要根据对象的个性,灵活运用教育规律,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讲感情同时,一方面要真诚相待,尽心尽意,切忌搞虚情假意,哄人骗人;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溺爱和迁就,以免扭曲学生的性格和人格。讲义气的时候,一方面要与人为善,最忌苛刻求全。另一方面又要有胆有识,沉着冷静,最忌事非不分,草草行事;或者,只讲义气,不讲教育。

总而言之,“心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愿意奉献,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我们的教育必能成功。

潜心教坛,精心育人

——匡文鸿担任班主任典型事迹材料

班主任工作艰巨而重要,它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促使学生进步。自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着,得到了学校、家长及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爱心感染,无私奉献。

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因为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之间有了爱,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才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而对学生付出爱心,应是具体的。

2006年我担任高一普通班264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坚持每天早晨巡视教、寝室、公共区,落实这“三区”的卫生清洁工作,询问学生生活、学习情况,总结班级头天情况,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虽然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但这也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表现。

我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因为人人需要表扬,大家也喜欢受表扬。高二时,268班有个叫曾乐平的男同学,他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往,成天迷恋打篮球等文体活动,而对学习毫无兴趣,经了解,他家经济状况比较贫困,父亲长期患风湿病……导致他对前途迷惘。对此,我抓住他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找他谈心,鼓励他参加体育专业培训,报考体育专业;并发动学生捐款,自己带头捐了200元。这样,使他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和师生给予的关爱。从此,他勤奋学习,积极参加体育训练。2009年高考,他居然考上了邵阳学院体育专业——一中理科应届生中唯一一个体育专业上线生。

关心、爱护学生,应像慈母一般。2009年上期,正面临高考冲刺的阶段。我发现我班黄丽同学成天嗜睡,脸色腊黄。经询问,才得知她患了急性肝炎,导致身体吃不消。她曾打算放弃参加高考。但我鼓励她:肝炎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治癒,可她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于是我跑回老家,找到老家一位专治肝炎的“土专家”,为她买回一个月的草药,并在自己家里为她熬了一个月草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中、西药治疗,黄丽同学的急性肝炎竟神奇地治愈了。尤其是我的爱心感动了上天,在高考中,她成了一匹“黑马”,以实考分502分考上了怀化学院。生活,其实也很简单——爱心,能够创造奇迹!

关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交流,就好比钥匙拧开学生的心锁;关爱学生,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更要关心他们怎样做人。

二、民主管理,依“法”治班。

人们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要强调“法治”意识。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和过去的学生比,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行动更洒脱。班集体是个“小社会”,班主任的个人意志代表不了每一个学生的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和行为。因此,我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管理条例,细化学生个人操行分量化条例,围绕“班风正、学风浓、环境洁、校有名”的班级建设目标,发动学生写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班级管理条例的原因,再由班干部汇集、事理、归类学生意见,形成初稿,最后,交给我提出修改和建议,然后分发给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条例通过后,予以实施。另外,我还实行班级轮换值日制,实行“全民皆官,全民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分享了班级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了遵守班级管理条例的意识。所以我班学生的自习课纪律是非常的安静。曾得到教育局蹲点领导王鹏组长,本校分管政工的周副校长的表扬。

有了科学的班级管理条例,班级管理工作才会有章可循,才会健康有序地开展。比如:班、团干部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评比,贫困助学金的评定等重大事情,我不搞“一言堂”,而是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方式来进行,这样,使学生心服口服,也得到了家长的信任,我的威信也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进取,争先创优。

作为班主任,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行为品质上,都必须具务以身垂范的能力。班主任也是教师,更应是教师中的精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做到:“我想学语文!”“我能快乐地学语文!”,而不是自己“逼学生学语文!”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潜心研究探导语文教学模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虚心请教同行,大胆创新,成了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在《学习方法报》、《陕西教育》等刊物发琈《怎样鉴赏小说的人物语言》、《写景状物怎样写出特征》等教学论文,《浅谈矫正“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文获县论文评比管理类一等奖;而且,268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刚分班时,成绩是同类班级中倒数第一名,及格率仅59.2%,但在2009年高考中,268班的语文人平分一跃到同类班年级第二名(人平96.7分,与第一名仅差0.3分),超额4人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指标任务(268班是个普通班)。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告诉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自制了一个奖励系统,除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设定的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干、优秀团员等奖励项目外,我班还设立了许多奖项:最佳助人为乐奖、最佳才华奖、最佳勤奋奖、及格科目奖……

同时,我还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经常开展朗诵、辩论、演讲、篮球、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基础不同的同学生拥有自己的起跑线,让每个人心理都升腾起一个愿望:优秀学生——希望再创辉煌;学困生——希望再创辉煌。近5年来,我所带的班级都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以致每期班级考评分总居年级前例,甚至全校前例,几乎月月被评为文明班级。我自己4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苦有泪有欢笑。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落到心灵的深处。”惟独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我作为一名老班主任,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并让它在班主任工作中生根发芽,而发出无穷魅力。我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的阳光会更灿烂。

春风化雨润蓓蕾

——转化“问题学生”陈斌纪实

绥宁一中  匡文鸿

2007年下期,高二文理分科,我担任理科普通班268班的班主任。分班时,我班来了一个从提高班(特快班)“筛选”下来了的“特殊”学生:

1、语文、英语两科不及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居班级中等偏上。

2、无心学习,酷爱武术;且在外与人合伙开办武术培训班,经常旷课。

3、在校使用手机,不时抽烟、喝酒。

4、顶撞政教主任:我宁可受处分,也要用手机。

5、家庭经济状况贫困:母亲下岗,父亲患肾病。

这个学生叫陈斌,男生。

而对这样的“特殊”学生,我的头皮发麻了,曾想过打退堂鼓……但教师的职责,不允许我那样做。于是,我下决心要把陈斌转化过来,心想:既然高一能分到“特快班”,说明这个学生是有学习潜力的。

于是,我制定了周密的帮扶、转化计划:

一、彻底摸清“底子”,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欲擒故纵,取得其好感,和其做朋友。

三、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策略:

1、生活上关心,组织捐款活动。

2、家访,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3、每周和其谈一次心,鼓励他拾起生活信心,树立高考目标。

4、和科任老师沟通,在学习上给其“开小灶”。

在整个转化过和中,第一步很不顺利:因为陈斌任你怎么“套近乎”,他就是两眼望窗外,什么也不说。但我不气馁,心里与他“较劲”:总有一天我要叫他开口。

我抓住他爱武术的特点,下载好几部表现爱国主义的武打片,约他周末到我家里来看,这一招,果真凑效。

在看武打片的过程,我给他讲了武术起源、发展。习武之人的修养……最后,我终于弄清了他酷爱武术的原因:1、强身健体。2、为家里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之所以旷课:也就是在外面培训班上课去了……

万事开头难,但这一步终于成功了。

接下来,我施行转化的第二步:欲擒故纵,建立深厚师生感情——信任。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问题”学生往往有“反复”情况,陈斌也不例外。但我不灰心丧气。我采取了“欲擒故纵”之计,对待他的违反行为故意不闻不问,只是在班会上“指桑骂槐”,暗中影射。但我一直在等待“有利战机”,准备和陈斌“决战”。也许是老天有眼:一个星期天的晚自习,陈斌旷课一天之后,嘴上叨着半截烟,醉熏熏地从厕所里出来后,想偷偷溜进教室,我见状,笑眯眯地说:“陈斌,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陈斌无奈,跟我到了备课室。开始,我故意什么也不说。后来,他主动开口了:“老师,我对不起你!我对你不守诚诺,我错了!”我趁机和他长谈了一个晚上(期间,我叫爱人给他买了解酒灵,给他做了醒酒汤)……

而后,叫陈斌自己写出“转变”计划。接下来,我进入第三步工作:

1、生活上关心帮助陈斌。在经得陈斌的同意后,然班会上讲明陈斌的家庭情况,发动同学为他献爱心,我带头捐了200元。

2、每月家访一次(有时电话联系),取得了陈斌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3、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分配帮扶转化任务:我负责补习他的语文,刘咏老师负责他的英语,侯治华老师负责他的数学,理科科目由黄慧兰老师组织实施。

4、我坚持每周和他谈一次心,询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有意识地和他谈到高考、谈到人生。他兴奋地告诉我:他从小就想当一名海军!对此,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想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汗水去浇灌它。那就是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也鼓励他:尽管你的语文、英语是跛脚科目,但只要你努力,老师坚信你能考上二本以上的院校。

至此,陈斌彻底告别了他的“昨天”,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

俗话说:无道酬勤,我的心没有白费,我们任课老师的汗水没有白流,陈斌同学的努力也没白白付出,在高考中,陈斌的语文居然考了107分,英语也考到了80多分,以实考分502分考上山东舰艇学院。

所以,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要做会教的先生,就得关心学生,爱学生,努力工作。

(此文在2011年参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大赛获贰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