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语文组

持之以恒,夯实基础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5 阅读:30859次 

绥宁一中     夏宏俊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了作文指导的流行语。在创新中基础尤其重要。有了基础,并能积累素材、更新知识,创新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怎样才能打好作文基础呢?

一 、作文卷面也是分数

作文卷面是考生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它将直接影响到老师的评分。高考阅卷工作紧张而枯燥,评卷老师身处酷热的盛夏,面对如山的试卷,他们能做的只是耐住性子,快扫描、快思维、快判断、快评分。一般情况下,老师评一份作文试卷不会超过一分钟,有的甚至不到30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那些卷面马虎、字迹潦草的作文,即使内容再充实,句子再优美,评卷老师也不愿细读,更不会研读。其他的作文评卷情况也差不多。读书的时候我就见识过这样一件事:我班有个同学作文卷面非常差,经常被老师批评,有次作文他就抄了一篇名家作品,老师的评语还是“一塌糊涂”。他在老师的评语后面加了一句,“老师,请看清楚,这是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作品。”其实老师根本就没有看他的作文。因此,作文卷面“脏”、“乱”的直接后果就是作文分数“差”。 相反工整美观的书写,匀称清楚的字迹,规范正确的字体,赏心悦目的卷面,像炎炎夏日吹过一缕凉风,令评卷老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分数自然就高了。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地自觉地锻炼:

1、卷面整洁:不随意在试卷(作业本)上涂抹。

2、书写工整:用力均匀,笔画清晰,大小适中。

3、字体规范:写现行规范的汉字,尽量少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

4、行款正确:题目、段落、标点符号、署名等符合要求。

二、生活是写作的“米”

有个秀才在考试前非常紧张,他的妻子看到丈夫诚惶诚恐的样子就说,你参加一次考试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秀才哭丧着脸回答,至少你们女人肚子里有货。

这个秀才的回答道出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面对作文题,愁眉紧锁,搜索枯肠,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就是因为肚子里无“货”,为完成任务,只好凭空捏造,编文章,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里的“无话”“无事”“无情”即是缺乏写作的“米”。  

   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的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叶圣陶先生说得更明白:“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因此学生要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参入生活,热爱生活。

1、关注生活:即古人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个人都被各色的人物与现象,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包围着。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的世界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世界风云,还是国家发展;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花雪月、山川原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2、参入生活:学生不能只要求自己做生活的旁观者、局外人。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对生活中的事物我们要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写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3、热爱生活:厌倦生活的人,悲观失望,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相反,热爱生活的人充满希望,相信明天更美好。这比什么都重要。热爱生活的人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写作素材。

三、写作的上游是阅读

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学习、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大事。为此,在青春年少之际,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实实在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再说,人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经验,都亲目能睹,亲耳能闻,亲身实践,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冲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在阅读的同时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一些新颖、生动的材料,待要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一些东西似乎与写作无关,可是隔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却能从中悟出它的“不平凡”之处,为某篇作文提供不可多得的材料。

这样既读无字书——深入生活,心入生活,眼看,耳听,心想,又读有字书——精读,博览,筛选,吸收,认识世界,品尝人生。用读书来补充现实生活经验之不足,用生活来丰富书籍里所未见,“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写作时自然眉头舒展,得心应手。

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的确,语言的表达关系作文的优劣,功利一点说就是作文的语言直接影响作文分数。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不是语言典雅优美,文采飞扬的佳作。

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语言,一般老师都告诉学生如何注意炼字、修辞手法运用、长短句式的配合、适当的修饰、幽默化等等。这些方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到了考试前甚至高考前才去做,那就太迟了。因此学生应该在进入高中时就要开始训练。

1、  多写观察日记,五彩缤纷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奇妙优美的具体景色可能只剩下一句“真美啊”的空洞感叹,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将从学生的记忆力遁走。

2、多修改自己的作品,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改”, 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

3、多朗读自己的作品,朗读名家作品能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的材料,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自己的作品能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深化自己的思想,更能提高自己驾驭与的能力。

道理是简单的,真理是朴素的。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急功近利,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很多人都有一种投机心理,想花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成功。正因为如此,我们如果想写出高品位的作文来,就更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夯实基础。

(此文在2011年参评湖南省继续教育研究会论文大赛获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