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务公开 > 教师之窗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陶永彪  更新时间:2012-6-30 阅读:32405次 

     摘要:教育学、心理学、工效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均发现职业压力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的社会流行病。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不仅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运用自编的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对428名城市普通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创新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美国鲍得温在研究了73名教师与100名学生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则会使其学生的情绪稳定。贝克斯特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1](P108)。近年来,为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号召,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来年中学教师非人为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暴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了直接的受害者。正如美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于漫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抚顺市4区普通中学为研究对象,包含7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高中。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中学教师456人(均为教学一线教师)作为被试。
    2.问卷的编制及实施步骤: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并结合访谈。(1)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以“请您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从事教师职业感受到的压力……”为题,随机地在一所初中、一所普通高中、一所重点高中抽取100名中学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2)对其中的15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3)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将得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并对每一种压力内容加以界定,归纳出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16种,制成封闭式问卷。用封闭式问卷对456名教师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8份。
    3.记分方法:要求被试对封闭式问卷所列举的各种压力,按其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不同,由轻到重采取五级记分:1—5分。
    (二)调查结果 
    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情况统计表
选项
无压力
较轻
较重
很大
极大

人数
0
30
159
168
71

P(%)
0
7
37
39
17
    从表1知,中学教师有93%认为自己有压力有56%认为自己的压力是很大或极大,说明中学教师的压力是非常严重的。
    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具体状况(见表2)。
    表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统计表

选项
项目因素
压力值
平均值

考试压力
学生考试成绩低
3.26
3.19

学生升学率
3.12

学生行为压力
学生难管
3.81
3.00

出现劣迹生
2.76

班级学生人数多
2.44

人际关系
与某些学生关系紧张
2.63
2.57

同事嫉妒
2.58

领导有偏见
2.49

工作负荷
工作太累
4.15
3.88

对教师期望和要求过高
3.76

工作时间太长
3.74

自我实现压力
急需提高学历
2.69
2.74

急需提高业务水平、能力
2.63

评职称困难
2.78

社会地低压力
教师社会地位低
3.65
3.84

教师付出与收入反差大
4.03

    表2说明,当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有6个方面,按“压力值”大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压力、社会地位压力、考试压力、学生行为压力、自我实现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三、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深层原因分析 
    (一)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学分析 
    工作负荷是教师感受到的最大的职业压力。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非常丰富。作为传道者角色,教师被期望在道德观念上最正统,被视为“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引起了教师角色的激烈冲突;作为授业者的角色,教师被期望在学识上渊博。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在许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使得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尤其是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更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使之产生压力;作为示范者的角色,教师被期望在行为规范上尽善尽美。“师者人之模范也”。导致教师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作为管理者角色,教师被期望公正。目前,中学班级容量越来越大,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每个家长都期望教师重视他们的“独生子女”,教师很难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这种多方面需求,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造成教师角色模糊;作为父母代理者角色,教师被期望能够像父母那样热爱、关心学生。然而,中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80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思想困惑、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作为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教师被期望在师生关系上能够像朋友那样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与此同时,教师又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教师又被赋予了一项更为重要的角色——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维护者。这又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导致教师职业角色的过度负荷。
    (二)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经济学分析
    教师的社会地位压力依然很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直接因素。马克思曾把人类劳动形式化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劳动力必须接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劳动任务、对象、手段的复杂性,其工作的负荷量就比较高,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较大,所以应获得的生活资料的补偿就应较多。如有人统计,教师的日平均劳动时间达 9.67小时,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高1.67小时[2]。而且,在就业期间,亦需要花费多于简单劳动的时间和费用接受在职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以适应职业本身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的劳动力的价值要远高于简单劳动力价值。从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看,大部分较发达国家都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工资。我国教师经济待遇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处于很低的位置上。教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创造出的巨大潜在价值,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费斯廷格在社会比较过程理论中指出,个体为了清除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不明确性,会产生社会比较动机,从而去寻求成为比较对象的他人,特别是和自 己类似的他人。然而,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计算机、通信和生物工程相关的职业声望普遍较高,从而显得教师的职业更为逊色。使其在比较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困惑。 
    (三)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心理学分析 
    教师的自我实现压力较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教师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但由于多种原因,其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导致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 
    1.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最大目标,但由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因此,仅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是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师的教育教学会有局部的挫折感。
    2.学术提高上的挫折。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业余钻研业务的时间有限,在职进修的机会很少,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很难上升到新的理想化高度。 
    3.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还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人为条件限制,再加上评定职称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论资排辈严重、论文作假多、工作业绩水分多、评聘合一弊端多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四)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教育学分析
    1.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教师在学校里所学知识已基本陈旧,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据粗略估计,人类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并希望尽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历,以免被淘汰。但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人进修愿望难以实现,有些教师即使参加进修,也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两者难以很好地兼顾。可见,教师自我发展压力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的职业压力。
    2.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教师产生压力。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与不安全感”。[3]教师的职业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以外,还要对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成长高度负责,教师每天都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着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特别是中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据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求知欲与识别能力、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等矛盾交互影响的时期。中学教师体验着难以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压力。 
    3.我国古代教育中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传统,因而考试一直是我国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大学生、家长对考试升学越来越重视,并将这种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挂钩,因而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学生。近年来,我国虽然试图通过高考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来缓解考试对学生的影响,但由于高校"扩招",使得考大学相对容易,但考一所好大学还是很难,考一所好高中也非常难。因此,在我国教师职业压力中,考试压力一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职业压力。

来源:杭州教师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