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当好学生心理医生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陶永彪 更新时间:2012-6-30 阅读:36130次 |
||
近年来,中学生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家长眼里的乖孩子会突然离家出走,因为受不了父母的唠叨;连年被评为优干的学生却杀了人,只为同学的一句气话;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三好学生自杀了,因为一次测验下降了两分,没有保住第一名的桂冠……人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究竟怎么了?他们为何如此脆弱、玩世不恭、甚至厌世轻生? 其实,我们都错怪学生了,他们并非不好学,而是生病了,变得不健康了。可是,由于我们一味追求升学率,加上不懂得望闻问切,所以耽误了病情,至使一天他们无法支撑下去而自残或残害他人时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诊断出他们是得了心理疾病,出现了心理障碍。 那么,哪些学生易患心理疾病呢?综合从教所积累的经验和近年来中学生犯罪的情况看,以下几种学生可能性比较大:一是成绩向来优秀、深得老师宠爱的或成绩特别差、常遭批评歧视的学生;二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或说话狂妄、目空一切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或特别富裕的学生或高干子弟;四是父母感情长期不和甚至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五是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某些方面较特别而心理上很在意,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引起心理的不平衡、不健康,天长日久而成疾病,需要有人及时加以疏民,端正认识。 如何及时判断一个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参照《青年心理学》我认为,青年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有以下特征: 一、人的心理状态应与大多数同龄人的心理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中学生的思想、言行、好恶等与同龄人大不相同,则可能有变态心理。当然,心理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个别早熟学生例外。 二、健康的心理应能坚持正常的学习、锻炼和工作,行为正常。因为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偶尔不正常的行为则属于变态行为,但较长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则应引起重视。 三、健康的心理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了解自己、自尊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情绪是乐观、稳定的,心胸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烦恼能及时解脱。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且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做正确的决策,有自尊心、自制力。反之,则有变态的人格。 四、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健康的心理。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和独门独户的居住条件,使他们缺少与同龄人交往与相处的经历,也缺乏处理这方面关系的经验,家长只忙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疏于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而老师们只忙于灌输各种知识养料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自说自话、唯我独尊、互不相让,人际关系一团糟,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责怪他人太自私。这样的学生是有人格缺陷的,应接受心理辅导。 应该说,在沈鹏弑母案等恶性事件发生之后,中学生心理疾病问题已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一些大城市的部分中学已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但是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者们仍埋头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犯罪仍时有耳闻。令人忧虑的是他们犯罪的年龄日趋年轻,犯罪性质日超严重。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要组织班主任掌握相关心理知识,使班主任担起学生的心理医生角色,根据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作好心理疏导。学生问题严重的应通知家长,到相关医院就诊。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定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