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一中教研组工作规范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3-9-13 阅读:30614次 |
||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教研组(含备课组)是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书育人的基层组织。素质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要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教研组是培养和构建各学科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大本营”。教研组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的兴衰!教研组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学校大局!为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特提出以下工作规范。 1、明确职能作用 各学科教研组在教务处主任的统一领导下,服从校长的全盘指挥,代表学校具体实施并落实教学计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有两个基本职责:一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一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含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中心,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本学科组教学、教研的组织者,应切实履行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备课组长的职责,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2、加强常规检查 建立“备课组自查,教研组督查,教务处抽查”的三级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组内实际,确定自查和督查的内容及标准。备课组每学期自查三次,教研组每学期督查两次,教务处每学期至少抽查1-2次,抽查结果以一定方式公布。各学科教研组长要对全组教师的思想政冶表现、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态度,均应有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定期向教务处和校长室馈信息。 3、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师才、增强师能是教研组义不容辞的责任。“师才”怎么提高?“师能”如何增强?加强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是:一、加强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备目的、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备作业。集体备课要加强,重点、难点要钻透,教学思路要理清,教学方法要得当;二、加强听课。常规课、示范课、研究课、竞赛课、相互听课、课后评析,教学相长。教研组长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备课组长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三、加强试题研究。研究试题、研究试卷、研究作业、研究考试、加强试题的收集、整理、归类,通过校园网络建设学试题库,特别是对特点鲜明,代表性、技巧性、综合性强的题目写试题评析,这无疑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解题能力都是有益处的,段考、期考要求青年教师写席卷分析;四、加强课型研究。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规律,如何上好新课,如何上好复习课,值得探索和研究;五、加强信息研究。提高捕获信息的能力,加强对信息的处理、综合和提炼,使信息真正得到消化和吸收,产生效益;六、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各教研组经按学校要求组织教师(特别是45岁以内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必要时作出一些行政任务范畴的规定;七、加强教学科研。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创新,这是时代赋予的要求,除了积极配合教研室开展大型课题研究外,各教研组、各备课组在教研室的组织、指导下也应搞点小课题研究,要由“教书匠”向“教育家”型的教师转化。 4、加快队伍建设 老教师退休、新老交替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培养青年教师、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各教研组的重要任务。各教研组一定要制订培养青年教师的具体计划,配合学校落实“优质课”制度。安排“徒”跟“师”听课,“师”听“徒”的课,“师”为“徒”说课、评课,将“师徒合同”落到实处。 5、加强组织领导 教务处和教研室正、副主任积极参加各教研组(含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向教学第一线的同志学习,提高自身教学管理的素质,同时也尽具体指导、督促之责任。具体要求是: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参加集体备课不少于10次。 教研组长(含备课组长)例会是落实校长办学思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组织保证,“内容要充实、形式要样、效果要实在”是开好例会的努力目标;“工作布置、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信息传递、疑难会诊、教学检查”是开好例会的主要内容;“请进来,走出去”将是开好例会的重要形式。开有准备之会,开有成效之会。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为了肯定成绩,体现价值,鼓励先进,学校将量化评比优秀教研组办法,修改奖励条例,加大奖励力度,增强激励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