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务公开 > 文件与制度

绥宁一中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3-9-13 阅读:31344次 

一、指导思想

教研组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加强教研组建设,旨在深化新课程改革,打造学习型校园,不断改善我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研究型教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人人成为教学专家;探索教学规律,寻求最好的教学,为每一位学生营造最适合的教学环境。

二、问题及目标

一是教育理念与教师实际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反差;二是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理解、期盼与学校实际办学质量、培养目标存在反差;三是学校内部学科缺乏领军教师,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现状存在反差。要树立强烈的教师专业发展品牌意识,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责任人的校长,要始终坚持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的战略思想,努力打造一支善管理受欢迎的品牌教师队伍。学校确定教师队伍发展总体目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梯队合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强,视野开阔,团队合作,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提出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乐于奉献,教书有方,育人得法,大胆创新,能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学校发展中,合作意识强、心态阳光、举止大度;善于培养阳光学生。教师专业发展既要重视师德修养、专业理论的培训,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为此,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会”要求:会分析教材、会研究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有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的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发言、会上一节有水平的示范课、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

三、措施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都进行1次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方式:先听课后评课,再备课或看视频课再讨论等。

(2)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备课,每学期举行2次,由教研组长主持。

集体备课要精心准备,潜心研讨,解决问题,讲求效果,防止形式主义。

2、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开课活动。一是教研组内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将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在教师中公开。公开课既可安排在每年11月份举行“教学展示月”时,也可结合平时教学工作开展。二是本学科骨干教师每学年向社会推出观摩课(精品课、交流课、展示课等),不断提升本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组织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每学期的校级汇报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公开课结束后,都要安排评课活动。

3、加强小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和反映出的问题,把话题转换成问题,把问题上升为课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确立一个研究小课题,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在教务处总负责下,教研组长每学年初要做好本组教师小课题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每学年末要进行小课题论文评比。

4、尽快构建本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整体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研组要善于总结本组教师先进、有效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两年内,每个教研组都要探索和总结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基本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式自主学习,精讲读练等)。

5、有效开展教学结对活动。分集体与个人两个层次进行,学校每个教研组都要与省内、市内一流学校的教研组联系结对,开展经常性的教学交流活动。倡导每位老师与市内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结对,开展教学互助活动;特别是教龄在五年内的青年教师,更要在校内拜师结对,虚心学习,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教务处每学年都要落实好这项教学结对工作。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尖子生要实行“双班制”培养模式,完善适合尖子生成长的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重视学科竞赛工作,高一、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和语文竞赛每学年要举行一次;高一的英语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高一要特别重视英语的教学,注重合格率的提高)。竞赛中,可实行“低级高考”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参加高一级竞赛,每次参加人数控制在3-5%。在教学进度上,要实行“超前教学(学习)”,每学期至少超前两个星期的课。学科教学要从3年的长远角度设计;培优补差工作要形成3年长效的管理机制,各年级尖子生、学困生采取集中辅导的办法,每班不超过50人。

7、建立学科资料库。资料库主要包括教案和试题资料。集体备课下,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每学期,教研组都要对教案加以整理,汇编成册并制成电子教案交教务处备案。作业要精选,讲义要精编。每学期结束后,所用讲义要精编成集。各年级每次段考成绩、月考由学校统一组织,对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试题必须交电子文档存于教务处。高考、学考年级要注意资料的传承与收集。

8、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类教研活动。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形式的教研会议、教师教学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新课改的精神,学校对教师在每个学年教学工作中提出可操作、利执行和便检查的“十个一”要求,具体如下:

(1)研究一个课题(个人、备课组或教研组)或承担一个专题讲座。

(2)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3)设计一个优秀教案。

(4)上一节优秀的公开课或研究课。

(5)出一份单元或期末试卷、高考模拟试卷。

(6)承担一次备课组的中心发言(包括说课、教育理论阐发、教案案例分析、教材教法总结等)。

(7)读一本现代教育理论著作并做好读书笔记。

(8)制作一个优秀课件。

(9)设计一份好作业。

(10)实践一种教学模式并写出总结。

四、组织机构

1、全校设置12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和信技(信息技术、劳技、科技)。语文、数学、英语等3个教研组各设正副教研组长各1人,其它教研组各设教研组长1人。

2、以年级为单位,对高考文化科目共设置28个备课组,各组设备课组长1人,负责本年级学科的《大纲》研究、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及编写、效果的总结等工作。非高考文化科目暂不设备课组。

3、实行行政联系教研组制度。具体分工如下:

语文组---蒙永春、数学组---袁仕进、英语组---贺占宏、物理组---侯治华、化学组---刘先茂、生物组---黄立志、政治组---周茂松、历史组---杨昌达、地理组---伍贤斌、体育组---彭礼林、艺术组---向祖杰、信技组---侯慧。校长、书记负责总体协调。

4、各教研组组织市内交流活动或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需向教务处提出申请,报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总结评比

1、为推进教研组建设,每年1月份由教研组长代表本教研组向全体教师作上一学年总结工作报告。

2、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各2-3个。给予获奖的教研组、备课组人平不低于1000元的奖励。

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岗位津贴

教研组长:200元/月。

教研副组长:160元/月。

备课组长:6人以上的:120元/月;

6人及其以下的:100元/月。

绥宁一中

20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