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侯慧 更新时间:2012-3-21 阅读:34075次 |
||
三年前的5月12日,正是绥宁“四八”姑娘节,那年的节庆在黄桑举行,那天的14时28分,我正在从黄桑回长铺的途中,没有感觉些许的震颤,回到单位,却只见同事均离开了办公楼,聚集在空坪隙地,议论纷纷,彼时,还没有得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只是揣测,也有些惶恐,平静的小城犹如一池湖水,一只小鸟轻擦水面而过,荡起阵阵涟漪。 不曾料想,我们所感受到的些许震撼,在巴蜀大地,却是数千年能量的骤然爆发,顷刻间,山崩地裂,江河寸断,满目疮痍,里氏8.0级地震,让生灵涂炭,举国同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亲人没了,家园倒了,电视里、报纸上,一张张图片,一串串数字,灾区人民流着泪的脸,在国难当头,牵动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一场场,一幕幕,即便是三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翻开那段历史,依旧有悲悯,有激动,有温暖,百感交集。 不能忘,在12日下午,温总理就亲临灾区指挥作战,“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看着办”。“我不管你们怎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一字字,掷地有声,这是总理心系灾区人民无比焦急的声音。“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渡过难关”,“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管你们的生活,管你们的学习”。一句句,力若千钧,总理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国家领导对普通百姓的真情。 不能忘,解放军战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在余震频频,山体滑坡的紧要关头,疾行在最前面,没有路,逢山开路,桥断了,遇水架桥,没有工具,徒手救援,只有一个信念,拯救断瓦残垣下的兄弟同胞,大面积坍塌发生时,战士荆利杰跪下了,在跪下的瞬间,哭喊着:“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救一个!”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我们的军人,用血肉之躯,再次铸就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的英雄史诗! 不能忘,童千秋,用雄鹰展翅的姿势,用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张米亚,因为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不得不将手锯掉,才能将孩子移出,正应了他生前最喜欢的那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不能忘,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用最原始的方法,用铁锤砸、钢杆撬、徒手刨的方式,抢救幸存人员,用最纯朴的方式回报当年唐山地震时收获的真情。 不能忘,母亲以上身前倾,双手撑地的姿势,庇护着身体下的孩子毫发无伤,手机屏幕上,留着她生命最后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不能忘,获救的孩子,在担架上,艰难的举起右手,向解放军敬的感恩的少先队礼。 太多太多不能忘的真实片断和感动瞬间,定格在三年前的五月,灾难无情,大爱无疆,也正是地震,催发了人们博爱的种子,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坚冰,也激发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念和决心,三年来,在中央政府的英明部署,各地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恢复重建工作已大有成效,2010年,北川全县GDP达到23.44亿元,比2008年增长46.1%,年均递增20.9%。全县45561户农村住房重建已全部完工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工10614户,29796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工;2011年2月底,阿坝州恢复重建完成投资663.97亿元,重建城乡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07.53亿元,重建公共服务建设完成投资91.98亿元;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路井然有序,滑坡的山体长出新绿,污浊的河水复又清澈。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我透过当年的图片和文字,再次看那片崩裂的山河,为曾经的感天大爱泪流满面,轻拂今天灾区的优美画卷,为中华儿女不垮的脊梁鼓掌呐喊,向汶川涅槃致敬,愿逝者安息,生者长存! 最后,以当年颇有感触的一首诗结束吧:“活着真好,莫在意钱多钱少,汶川的震波,分不清你是乞丐还是富豪;活着真好,莫计较权大权小,汶川的楼板,不认识你头顶几尺官帽;活着真好,莫为身外之物世态炎凉烦恼,汶川的废墟,掩埋了多少豪情壮志俗世分扰;活着真好,请记住这汶川的分分秒秒,幸存的生命,再次演绎了爱的伟大情的崇高,请记住我在这时时刻刻为你祈祷;珍惜这份情这份爱,你会活的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