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务公开 > 公告公示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伟 更新时间:2014-6-16 阅读:42940次 
D>

≤6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开展相应的学生技能训练。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技术资源支持的技能训练与指导设计方案。

2.课堂实录。

3.案例分析。

课程示例

1.数字教育资源支持的**技能的训练与指导,比如:数字教育资源支持的发音与朗读训练。

2.学科软件支持的**技能训练与指导,比如:虚拟实验室支持的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与指导。


课程主题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主题描述

教师合理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总结与复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与内化所学知识。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掌握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总结与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对应能力标准:I-3、I-7、I-8、I-10~I-15;II-3、II-7~II-15。

内容要点

1.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2.根据单课、单元和课程的总结与复习需要,选择恰当技术资源的策略;

3.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技术资源开展总结与复习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开展总结与复习环节的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总结与复习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技术资源支持的总结与复习设计方案。

2.案例分析。

课程示例

利用学科软件进行单元总结与复习,比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学科的单元总结与复习。


课程主题

T1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主题描述

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评价,能够提升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效率。通过本主题学习,提升教师应用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3、I-17~I-20;II-3、II-17~II-19。

内容要点

1.      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类型及作用;

2.      根据教学评价需要选择恰当技术资源的策略;

3.      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量规设计与制作;

4.利用技术工具支持评价信息收集、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及应用策略。

每门课学时建议

≤10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评价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评价环节的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评价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技术资源支持的教学评价环节设计方案。

2.设计评价量规。

课程示例

1.**工具与软件支持的教学评价,比如:基于电子表格软件的学生成绩分析。

2.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制作。

3.数据处理软件在教学评价中的使用。


课程主题

T16 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主题描述

基于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的网络学习空间具备知识管理与共享、学习交流与互动等功能,为在线教学或移动学习提供支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掌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方法。

对应能力标准:II-3、II-4。

内容要点

1.利用国家与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2.网络学习空间的管理与使用。

每门课学时建议

≤2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国家或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不同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分享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

课程示例

1.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2.利用社会化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课程主题

T17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主题描述

网络教学平台是指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提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I-3、II-4。

内容要点

1.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与功能;

2.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策略与方法。

每门课学时建议

≤4

实践任务

设计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使用可获得的国家、地方或社会性网络教学平台。

案例资源

提供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提交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报告。

课程示例

**平台的功能与教学应用。


课程主题

T18 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主题描述

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拓展课堂教学,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支持。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掌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代表性教学软件。

对应能力标准:II -2、II -3、II -4。

内容要点

1.      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类型与功能;

2.      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操作方法与应用策略。

每门课学时建议

≤4

实践任务

设计应用特定教学软件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移动设备支持教学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提供教学软件使用报告。

课程示例

支持开展课堂实时互动的移动设备软件应用。


课程主题

T19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主题描述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本主题学习,提升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I-1~II-20。

内容要点

1.利用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的方法;

2.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流程、组织管理方法与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3.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4.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每门课学时建议

≤16

实践任务

设计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结合学科(领域),提供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教学设计方案。

2.学生作品。

3.教学反思报告。

课程示例

1.网络环境中的项目学习。

2.网络环境中的问题解决学习。

3.专题资源网站支持的探究式教学。

4.虚拟实验室支持的研究性学习。


课程主题

T20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主题描述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通过本主题学习,提升教师利用移动学习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I-1~II-20。

内容要点

1.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的方法;

2.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组织管理方法与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3.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在移动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4.在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每门课学时建议

≤12

实践任务

设计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利用移动设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结合学科(领域),提供移动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教学设计方案。

2.学生作品。

3.教学反思报告。

课程示例

1.移动学习环境支持的综合实践活动。

2.移动学习环境支持的个性化学习。


课程主题

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主题描述

科学设计探究学习任务是利用技术资源支持,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准备。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掌握设计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的策略与方法。

对应能力标准:II-6~II-8、II-11、II-12。

内容要点

1.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设计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单元完成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

案例资源

结合学科(领域),提供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学习任务设计。

2.案例分析。

课程示例

技术支持的**学科(领域)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课程主题

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主题描述

学习小组的组织管理是有效进行技术支持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掌握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对应能力标准:II-10~II-16。

内容要点

1.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与方法;

2.学生在网络或移动学习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3.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案例资源

提供网络或移动学习环境中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设计。

2.经验分享。

课程示例

1.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合作学习。

2.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合作学习。


课程主题

T23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主题描述

在周期相对较长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进而提升学习有效性和成果质量。通过本主题学习,提升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监控与干预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I-12~II-16。

内容要点

1.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及功能;

2.技术资源支持下的学习过程监控的策略与方法;

3.技术资源支持下的学习干预的策略与方法。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学习过程监控的教学实践。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技术资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经验分享。

课程示例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课程主题

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主题描述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学习评价是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习效率、确保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提升教师利用技术支持有效开展学习评价的能力。

对应能力标准:I-3、II-3、II-17~II-20。

内容要点

1.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的设计;

3.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4.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设计利用技术资源(如在线问卷调查、博客、电子档案袋)支持学习评价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学习评价实践。

案例资源

提供利用技术支持进行学习评价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1.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设计。

2.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报告。

课程示例

1.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学习过程评价。

2.评价工具支持的学习过程评价,比如:电子档案袋支持的学习过程评价。


课程主题

T2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主题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加深对能力标准的理解,增强教师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

内容要点

1.能力标准定位;

2.能力标准内容解读。

每门课学时建议

≤2

实践任务

此主题不做要求。

案例资源

此主题不做要求。

考核评价建议

心得体会。

课程示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课程主题

T26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主题描述

教师工作坊可以有效支持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协同教研。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学会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网络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对应能力标准:C21~C25。

内容要点

1.教师工作坊的功能与作用;

2.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3.优秀教师工作坊案例介绍;

4.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

每门课学时建议

≤4

实践任务

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设计教师工作坊实践任务,进行工作坊研修体验。

案例资源

提供教师利用工作坊促进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分享在教师工作坊中的成长经验。

课程示例

利用教师工作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主题

T27 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主题描述

网络研修社区能够有效支持区域性或校本研修活动,将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开展混合式培训,实现教师常态化研修。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学会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对应能力标准:C21~C25。

内容要点

1.网络研修社区的功能与作用;

2.有效参与网络研修社区学习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3.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4.优秀网络研修社区案例介绍。

每门课学时建议

≤6

实践任务

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设计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任务,进行网络研修体验。

案例资源

提供教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促进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考核评价建议

分享在网络研修社区中成长的经验。

课程示例

1.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网络研修平台支持的校本研修。


附件2

课程说明模板

课程名称

提交单位

所属主题

(代码+名称)

对应能力标准

(代码)

学时

学段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   □科学  □思想品德  □综合实践  □体育

□美术  □音乐  □通用技术

□学前教育

□通识课程

□其他)

内容要点

简要描述课程主要内容


附件3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够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4.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5.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6.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称。

7.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8.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9.网络教学平台:是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10.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11.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2.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