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比赛的一些体会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王志勇 更新时间:2012-3-28 阅读:31692次 |
||
2011年10月9~13日,我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中学物理说课大赛,本次赛课历时4天,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226位中学物理老师参加了现场说课比赛,是一次促进物理教师成长的有效活动,与我同行的还有杨进鹏老师,他参与了观摩、听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参加这次比赛,我认真地倾听每位参赛老师的讲述,以及专家评委的点评,比赛中亮点很多,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教学实验各具特色、别具一格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实验要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老师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参赛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比如《简单的逻辑电路》这节课,有一位老师把自制的实验仪器带到教室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去感受逻辑开关电路。 二、教学中的实验趣味性强但要目的明确 在《摩擦力》的说课中,有一位老师设计的实验是让同学们用筷子夹无花果和乒乓球。《摩擦力》的实验夹完无花果和乒乓球后,不能停留在表象,要激发学生去思考,用何种方法能使速度更快些呢?从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这个实验深深吸引住了学生,可专家的点评中说实验要做就要做得淋漓尽致,……所以我的体会是一个实验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要有针对性,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说课要突出亮点 说课要是做到面面俱到就不能完全突出自己的特色,要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突出独到的教学环节,彰显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后生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把这些部分作为重点去讲,才能更好地达到说课的目的。有一位老师说课只用了十分钟,可大家都觉得条理清晰、特点鲜明,理解了这位老师设计的出发点和特色,效果很好。 四、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通过专家的点评和讲解,使我更加明确了说课的目的和作用,说课是谈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对象是内行或权威,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教学的。专家通过各位选手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说课,点评了选手对教材的理解,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和做法,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主要点评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使我深受启发。总之,我的理解是说课可以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是教学过程不拘泥于课本的程序。 有很多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学生的层次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设计,而不是把课本作为教条,比如《机械能》的教学时就打乱了课本的顺序,将动能定理也放在这节,从动能定理来导出动能和势能的表达式,让人耳目一新。 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来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验学校一位老师设计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体现了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特色,包括备课、上课、评价等一系列环节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专家点评中,对于所有选手关于教学目标的讲述发表了他们自己的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怎么来的?可能大家都是从教案或是课标中抄上去的,没有自己对教材理解后的思考,只是挪用一下。你的思维高度就不够,高度不够怎么看得远呢?目标中就是要体现你如何设计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我的理解是从前我们总是去想这节课怎么上,哪个环节怎么处理,重点怎么突出,终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懂就好,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形成思维的过程,就是在“蛮干”,只有老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设计教学。 上述是我个人在说课和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就此本人也谈谈对于学校物理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从学校课堂到校外课堂,多指导,多给机会。 目前一中的物理的骨干力量,集中于45左右,较多,这批人一但退下来,学校的物理教学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培养青年教师迫在眉捷,这两年来的“传、帮、带”,有一定的效果,青年教师的进步很大,但是校外课堂的培养机会太少,我们还沉浸在曾经的教学方法之中,不知外面已“天翻地覆”,光靠“传、帮、带”已不行,新事物得给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这次我出去时,带了杨进鹏老师出去观摩,当时心里还在忐忑不安,他不是去说课、评课,更不是去上课。到长沙后,一了解情况,和同行们一聊,很多的学校出来一个说课或评课或上课,跟随有一个带队的,还有五六人前来观摩,大多为青年教师,可谓是队伍庞大,回首自己带了一个人,居然还有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觉得有点好笑。我们曾经派了好些老师前往江苏南京取经,可谓代价不菲,可现在这么好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机会,我们就来了两人。有鉴于此,本人强烈建议,学校应加大青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二、加大学校教研活动的投入力度 好的学校教研活动,是学校求发展的基础之一,是创名校的条件之一,也是办好学校的灵魂之一。作为一个学校,不管哪次教研活动,哪个年级的,都应该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就应该多多督促教研组,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校内公开课、比武课,尤其是校外比武课,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示范、探讨、总结交流,这一过程就是我们相互学习,也是指导青年教师的大好机会。这次长沙说课,在即将说课前,我和其他地区的老师进行了相关的交流,他们的说课已经准备了一两个月,同组老师反复说课-听课-探讨-更改,他们当这是展示自己学校的一个大好机会。当时我的脑壳就蒙了,我这说课还没正式登台说过呢,当时我只有半个小时就得比赛了,听天由命吧。我这说课,事后评委老师(张家界人)对我的评价很高,原因有三:一是有激情,二是不唯稿,三是普通一实验课在我这里成了探讨课有新意,对我很是赞赏,尽管我只得个省二等奖,原因是说课时间超出了点。这件事让我反醒了很久,我本人也没有高度重视,我想这不是哪个年级,哪个教研组的问题,这是个学校问题,我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和全校老师的共同关注,加大学校教研活动的投入力度,为学校的明天谋发展。 几天的说课比赛,虽然时间短暂,却给了我许多启发,使我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的还在脑海中思索,在这里就不多写了。用粟克冰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篇感想:老师要有一颗学习的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中学习。就像王蒙先生所说的:“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地方都是我的课堂,每个时间都是我的学期”。 2011-1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