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China”与“支那”之源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仁 更新时间:2012-3-12 阅读:32154次 |
||
浅探“China”与“支那”之源 湖南绥宁一中 杨长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中国”的名称,比如“China”、“支那”,粗读似曾相识,细看又不甚了解。下面我就这两个名称,发表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China”的来源 第一,“秦”源说。先秦时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因此秦汉以前的中国极少为外人所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影响巨大,周边的各民族也因此晓其厉害、知其大名。从秦汉到两晋时期,匈奴和西域诸国皆称中国(中原之国)为“秦”。《汉书·西域传》里就有“驰言秦人,我丐若马”的记载。随着中国领土扩张,影响扩大,对外交往增多,在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的著述中就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Sinal等,亦即“秦”的音译。后来即发展为规范统一的“China”。 第二,“瓷器”说。中国是瓷器大国,是优质瓷器出产地,特别是著名瓷都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享誉世界。景德镇在唐朝称“昌南镇”,以出产白瓷著名。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政府派官员在当地监造上贡瓷器,其地名则改为“景德镇”,主要生产影青瓷。影青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有“假玉”之称,这表明影青瓷的瓷质以及当时的制瓷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北方很多名窑衰落,大批工匠南迁,景德镇继承了北方定窑的工艺,产品又有“南定”之称。就这样景德镇逐渐发展为中国的瓷都,所产瓷器远销世界各地。由于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欧洲人就把标有“昌南”字样的瓷器称“china”,即今“瓷器”的英文。后来欧洲人就把东方这个盛产优质瓷器的国度称“China”,即中国。 “支那”之意 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Sinal等,即“秦”的音译,后在《佛国记》等佛教经籍和史书中译作支那、至那、脂那、震旦、真丹等。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三师资之道:“且如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 近代中国人自己也称中国为支那。清光绪年间中国第一份自创小报叫《支那小报》,1902年4月章太炎等人发起过“支那亡国二百四十周年纪念会”(纪念南明小朝庭于1661年灭亡),中国同盟会成立初期采取过激革命手段建立过“支那暗杀团”。可见“支那”在此只是“China”等的音译,别无他义。 另外,人们通常将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半岛,将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称为印度支那。这是因为它们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半岛各国与中国和印度具有密切的历史与文化关系而兼有二者之名。 但是近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日本将中国和被侵略地区均称“支那”,这就明显带有贬义和蔑视,是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推进种族歧视政策的表现。 参考书目: 1、《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0年 北京 2、《辞海》(彩图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 3、冷玉龙《中华字海》中华书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 4、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1年 5、《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 6、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高教出版社 2002年 7、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高教出版社 2001年 (杨长仁 湖南省绥宁县第一中学 手机18973906626 邮编422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