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物理组

组建局域网(如何实现双机互联)教学设计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1-26 阅读:34847次 

1.5  组建局域网

                    ——如何实现双机互联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身份

姓名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

E-mail

设计者

文常春

株洲市第四中学

13077068880

changqingteng212@163.com

指导者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网络技术应用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五节

5)学时数:9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组网方案,熟悉组网的基本过程;学会制作双绞线(直通线和交叉线);认识网卡并动手安装网卡及其驱动;学会简单对等网的组建,并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实验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内容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教材内容是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五节,本章讲的是网络的组建及运行。通过前四节理论的学习,同学们对网络及其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但理论终归是服务于实践的,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实用化。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应用。本堂课的重点是双绞线的制作及组网的方案和过程。

3、学情分析:前四节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同学们觉得有点枯燥,并且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本堂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勾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并能马上投入到实践当中来,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4、设计思路:本节课重在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以实验——“双机互联”为主线,引导学生设计组网方案,然后分组完成组网过程,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将本章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导,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对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至关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文本框: 步骤一文本框: 步骤二文本框: 步骤三文本框: 步骤四文本框: 步骤五文本框: 步骤六 SHAPE  \* MERGEFORMAT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2分钟)

现在教师机上有份《学生电子档案》需要大家在自己的机器上填写,并上传到教师机,该怎么办?(教师机和学生机(没有USB端口和软驱)没有联网)

学生讨论

回答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直接切入主题——双机互联,进行资源共享。

了解

对等网

(5分钟)

问题:

1、什么是对等网?

2、对等网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分别需要哪些设备?

总结:

方案1:双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

方案2:通过交换机/集线器实现网络连接。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开始探究,自主学习

︱︱方

2

步骤1

(3分钟)

一、确定组网方案,绘制网络拓扑图

选择方案,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

按照组网的基本步骤,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步骤2

(2分钟)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运行机器有没有问题

步骤3

(30分钟)

三、硬件的准备和安装

1、网卡:已安装好

2、问题:

(1)、双绞线的标准线序有哪两种?

(2)、双绞线的连接线序有哪两种?

3、网线的制作:

(1)播放网线制作视频,并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2)介绍网线钳和网线测试仪的使用;

(3)通过实时播放视频,学生跟着制作网线。(教师下堂辅导)

4、参照网络拓扑图连接设备

1、阅读教师准备资料回答问题;

2、观看视频了解网线制作流程;

3、制作网线。

步骤4

(5分钟)

四、网络协议的选择与安装

参照1.4节

步骤5

(13分钟)

五、测试网络连通情况

网络不通可能存在的问题:

(1)网卡是否正常工作;

(2)网线有没有问题,是否连接好。

(3)协议配置是否完整;

(4)IP冲突。

……

1、阅读教师所给资料,逐步检查网络连通情况

2、组间交流,互助解决问题

步骤6

(10分钟)

六、授权网络资源共享

1、访问教师机;

2、下载《学生电子档案》电子稿,并填写完整,然后上传。

共享资源

实验延伸

(10分钟)

通过这个实验,事实上我们已经实现了多机互联,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局域网。同学们可以试着去访问其他小组的机器并进行资源共享。

问题:

    如果自己家中有两台电脑,需要资源共享,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可选择方案几,与我们刚才的实验有何区别?然后比较方案1和方案2的优缺点?

1、小组互访并共享资源;

2、填写“方案比较表”

引导学生探究双机互连的多种方案,以应对不同的需求

交流

总结

(8分钟)

学生总结

请小组代表谈谈组网的体会。

教师总结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

1.分享组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听教师总结

交流学习

反思学习

课外

拓展

(2分钟)

大家想一想:

1、  如果我们要通过教师机连接到互联网,有哪些接入方式?该如何实现?

2、  如果家中有多台电脑要同时上网,又该怎么办?

多途径解答问题

甚至实践

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实验机房(1台教师机、10台学生机、1台交换机、10把网线钳,10个网线测试仪、网线等),所以选择了方案2。采用连堂课(90分钟)的形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同学们能在学中练,练中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最终完成实验,效果较好。

2、由于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囊括了前4节的内容甚至没有学过的知识(通过学生阅读教师准备的资料),所以在实验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很多,如:

(1)网线制作时剥皮太长、剪线用力过猛、线序难以排列整齐等,所以这个步骤耗时过长。

(2)网线连接到交换机后,大面积出现IP冲突,如何解决,学生犯难了。由于IP相关知识还没有讲,所以当我教学生改IP时,他们不能理解,只是机械的操作。如果能将IP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做个比较学生应该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