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物理组

声音信息的加工(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1-26 阅读:35518次 

声音信息的加工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身份   项目    

姓名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可选)

E-mail

设计者

 谭海燕

 长沙县一中/410138

 13787251628

 Elong4481@163.com

指导者

 唐金龙

 长沙县一中/410138

 13873100769

 Elong4481@163.com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三章 / 第一节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信息的加工

5)学时数: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了解音频文件的格式及其优缺点,掌握对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采集音频信息及对数字化音频信息进行简单加工:载取、格式转换、混音等;

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提升学生能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内容分析: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中录音、下载都是比较简单易学,而转录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大。音频信息的加工中载取音频文件片断较易掌握,而对音频文件的格式转换、混间,操作容易选择较难。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把握准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音频信息,声音在信息中需要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所在。

同时要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加工过程,分别一些信息进行过加工,整个效果都比较好。而且现在大多数不生都比较喜欢音乐,MP3、MP4等都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没有什么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MP3、MP4之类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且绝大多数学生对音频文件的格式及特点不了解,所以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边讨论边做边学。做到全员参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设计思路:

音乐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通过一展示大家熟悉的音乐和配乐诗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操作并不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团结协作得出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事场合对音频文件的不同要增求。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

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和配乐诗朗诵片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欣赏音乐,思考声音的来源,并进行讨论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从知识面和学生的心里层面引入课题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方法3′

解释数字化音频信息与自然声音、模拟音频信息的区别,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采集数字化音频信息,并点评

了解数字化音频信息与自然声音、模拟音频信息的区别。

讨论如何采集数字化音频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将生活中所用到各见到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得出数字化音频信息采集的常用方法:下载、录音、转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音频信息采集练习4

引导学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录音并试听。

巡视并协助解决问题。

分小组利用“录音机”采集音频信息,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观察学生的录音练习,发现并协助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方法3′

播放一段经过加工的录音,引导学生将其与自已的录音进行比较,并讨论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方法

对比经过加工的和没经过加工的数字化音频信息。

讨论得出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方法:截取、格式转换、混音等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练习一:截取片断2′

提供音频文件素材,引导学生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载取音频片断

协助解决问题并点评

对音频文件进行片断截取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练习二:转换音频文件格式6′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各种音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提供音频文件素材,引导学生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选择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协助解决问题并点评

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各种音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分组讨论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选择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试听转换后的音频信息。

加强团结协作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练习二:混音4′

提供音乐素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混入自己的声音。

协助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选择相应的素材并完成混音操作

让学生掌握将多种来源的声音进行混合。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练习15′

提供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完成配乐诗朗诵作品。

参与讨论并协助解决问题。

分小组讨论,选择好诗和相应的背景音乐,完成配乐诗朗诵作品。

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协作,完成作品。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点评、总结

5′

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

总结本堂的学习过程。

提出注意点。

展示和点评学生作品

提升学生的美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鼓励他们应用更的的专业软件去完成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四、教学反思

1、“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本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实践中,教学中的“和而不同”要求,让学生的作品更突显个性,为作品的点评和相互讨论提供了更多有效的素材。。

4、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作品,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美感。

5、分小组讨论协作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因基础不同而现实存在的学习效果上的差距

6、应考虑到自已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更大范围的提供素材,或是让学生通过网络选择素材。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