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2-7 阅读:25691次 |
||||||||||||||||||||||||||||||||||||||||||||||||||||
一、教学思想 从教材内容上看高中信息技术更贴近于技术操作传授类的课程,也就是手把手传授和模仿的技能传授,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却凸显了高中信息课程对于学生逻辑思辨和创新思想的培育要求,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从课程标准出发,高屋建瓴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实例,或者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创设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情景,让过程性学习真正落实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辨思维,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思、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本的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在教材中使用的实例是用函数图象的显示,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1)通过数学分析为函数图象的显示的计算机编程加工进行建模——描点绘图;(2)学生使用VB6.0进行计算机编程,并调试运行;(3)感受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的优势。 本节教材中的实例虽然是使用编程软件VB6.0,编写代码量属于适中,代码的语句功能分析内容占据较多篇幅,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编程加工的条件、通过思维构析完成编程建模和感悟信息编程加工的优势和价值,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完成对编程加工的“行”、“思”、“悟”,在今后遇到信息加工时能够主动使用编程加工。 使用编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前提是能够为信息的编程加工进行计算机建模,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所需的建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相关篇幅虽然不大,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列举其他实例让学生辨析能否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并建模。 教材中给出的三个实践内容均高于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即编程要求过高,加之本节课的重点并不在代码的编写上,因此需要将实践的实例替换为学生生活实际中常遇到的,并且能够引起学生震动的实例(学生毕业证书的大批量打印),不但让学生能够体验、感悟到信息编程加工的价值优势和无处不在,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 ②理解计算机编程建模的一般过程。 ③了解编程加工的优势和价值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选择的辨析能力; ③培养学生计算机数学建模的能力。 (3)态度、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编程加工的认知和选择意识; ②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编程加工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①辨析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的前提和条件; ②构建计算机编程加工的数学模型; ③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价值和优势 (2)教学难点 ①辨析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的前提和条件; ②构建计算机编程加工的数学模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并初步了解过VB6.0的编程,具有一定的代码阅读和编写能力,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升,能够独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一定程度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建模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引导学生完成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加工方式以及编程所需的数学建模都是可行的。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需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构析,并总结出信息加工时使用编程加工的基本前提,而且还要完成解决问题所需的模型构建,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和价值优势。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代码编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仅需要学生绘制模型的流程图,标注步骤功能,因此代码的编写是教师课前准备时完成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编程加工的优势。 探究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在教师引导完成函数图像的精确绘制之后的实操,是学以致用和进一步体验感悟的环节,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达成问题的解决。 综上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反思 按照本节课的设计,笔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认为整个教学过程是流畅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在课后询问了较多的关於VBA应用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VB6.0编程知识基本上没有掌握,但对于通用技术课堂上讲授的流程图的绘制较为理想,绘制的模型流程图以及步骤功能的标注基本上都是准确的,也较为一致,但在实操的实例中学生采用的方式虽然为计算机辅助加工,但大多是使用人工更名+证书套打的形式完成,对于MS office组件中的宏的应用和录制非常陌生,在笔者演示完成后,学生非常惊讶于宏的功能,这说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以思想启蒙为出发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引领学生入门,最终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高层次的认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