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仁 更新时间:2012-3-28 阅读:31767次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成为必要。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历史课程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改革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这与新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一致的,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理念上的变革。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的各要素、各环节实现重组和优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体作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有: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以资源自主的合作整合模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整合模式 。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因果关系性等特点,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并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大容量、直观化等特点,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变革,能为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提供便利条件,能把历史教学由枯燥、单一、抽象变得超时空、具有交互性、体现平等和人性、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具创新意识。

但当今条件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还存在下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1、教师的作用削弱。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相对轻松,不少老师热衷于此,但教师的教学风格缺失,缺乏个人魅力,教师的教诲、引导自然也打了折扣。

2、选用课程资源本末倒置。课程资源是在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教师通过powerpoint等软件,通过堆积图像、图形、文字、影音等大量素材性资源,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但这种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习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随着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发展与完善,校园BBS、QQ、UC等聊天工具及个人博客的日益风靡,过分依赖网络资源的做法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资源的偏重使课标、教材和学生本身这些最重要的资源而被忽视。       

3、教学设计不当,情境创设不准。情境教学本来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重现历史场景,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忽视历史特点,一味追求画面精美,喧宾夺主,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课件粗糙,敷衍了事。

5、对新课标理解不透,重活动过程,轻教学效果。

根据现今条件,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原则:

1、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在资源处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课标和教材为标准,充分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完善后用于教学。

2、   教学流程的互动性。由老师提供有关历史知识的探究主题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主题进行探索,老师在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完善,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进行指导,对一些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合,总体上把握学生研究、分析的准确性,并控制学生学习的进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信息的快速提取、重整、加工,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学习,并可通过网上虚拟社会,与老师、同学开展合作学习,适时调整自身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实现主动的建构和基本的应用。

3、   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4、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其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帮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要求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各种历史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工具,但如何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课程资源、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优化组合。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