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仁 更新时间:2012-3-28 阅读:31173次 

绥宁一中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历史

日期

2011.11.17

周次

第12周

 第19课时

主备人

杨长仁

参备人签名

陈红艳  陶宇明

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和最终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启发式谈话和多媒体手段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录象资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国共合作的伟大功绩,吸取失败的教训。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启发式谈话和多媒体手段

                 教     学     过     程(通案)

集体修改或个人探究

(导入新课)中共一大和二大的有关内容

(新授课)   

    一、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中共“三大”

(1)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巨大历史功绩是:制定了正确政策和策略,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

2.国民党“一大”

(1)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中心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成果: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4)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二、北伐战争

    1、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对象: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3、结果:近10个月,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写的《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但是在革命将要达到高潮的关键时刻,在统一战线内部一直隐伏着的危机却日益严重,由此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4、国民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者在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同时,寻找着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

(2)蒋介石日本和英美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汪精卫于7月15日,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同中国共产党决裂。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国民党也由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变为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

    5、失败原因

(1)主观:年轻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一、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中共“三大”

2.国民党“一大”

3.国民政府成立

二、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3、结果

4、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反思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