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卫生知识(预防禽流感、h7n9禽流感知识)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伍贤斌 更新时间:2013-5-24 阅读:36235次 |
||
健康教育--卫生知识 预防禽流感、h7n9禽流感知识 1、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3、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4、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5、禽流感症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6、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7、H7N9禽流感感染后的症状是什么 如果是禽流感的话开始就会高烧的,然后是剧烈的咳嗽很快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直到呼吸衰竭的,不要太紧张普通的感冒服药治疗是有效的, 禽流感服药是无效的,只有去传染病医院抢救才有可能存活的 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力,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8、如何预防H7N9流感禽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目前的治疗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公众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在我市邵阳、武冈各发现1个感染病例,隆回有1例 疑似病人。 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9、其它注意事项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10 预防、诊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多个中医方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 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蓝根各15g,甘草5g。 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辩症施治 本病表证短暂,传变迅速。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干咳无痰等。继之寒战、高热、咳嗽阵作、气喘息促。而后迅速进入重危症期,持续高热、昏迷、厥脱等。可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辩证施治。 初期:卫气同病 症状:恶寒发热,或高热,干咳少痰,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气。 参考方药:小柴胡汤合羌蓝石膏汤加减。柴胡、黄芩、生石膏、青蒿、羌活、薄荷、大青叶、鸭跖草、桑叶、杏仁、大贝母、生甘草。 加减:卫分表证偏盛加荆芥、防风、白前。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 进展期: (1)热毒袭肺 症状:寒战、高热,咳嗽气喘,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平喘。 参考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泻肺汤加减。石膏、麻黄、杏仁、葶苈子、寒水石、桑白皮、山栀、大贝母、知母、甘草。 加减:寒战高热加柴胡、黄芩、大青叶;腹胀便结加生大黄、枳实、厚朴。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2)气营两燔 症状:高热不退,喘息难卧,神识昏愦,或痰中夹血,或有斑疹,舌质红或淡暗,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参考方药: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生石膏、熊胆粉、竹叶心、赤芍、丹皮、黄芩、黄连、银花、连翘、桑白皮、甘草。 加减:高热大汗加西洋参。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危重期: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口唇及肢体皮肤紫绀,尿少或无尿,表情淡漠,意识模糊不清,脉搏细数。 治法:醒神开窍固脱。 参考方药: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附子、干姜、红参、麦冬、山萸肉、五味子、黄芩、栀子、郁金、炙甘草。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恢复期:气阴两伤 症状:低热,烦渴,咳嗽咯痰,乏力易汗,胸闷气短,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舌质红胖或瘦,边有齿印,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濡。 治法:益气养阴。 参考方药:生脉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石膏、姜半夏、石斛、银花、甘草等。 加减: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川贝枇杷膏 绥宁一中 政教处 2013年5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