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一中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教务处 更新时间:2011-3-9 阅读:33908次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初步探索,我们期望建立一个体现“导、学、研、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提出如下教学流程:(1)学案导学、提出目标;(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3)典型分析、总结方法;(4)强化规律、拓展提高;(5)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一、  学案导学、提出目标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学案设计要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学案设计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要明确清晰,不能笼统地使用“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应该有具体的质和量的规定,要用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相结合的语言来描述,如“知道”“记住”“叙述”“说明”“解释”“欣赏”“判断”“比较”等词。2、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中,把尝试探究点按知识的逻辑顺序或学生学习的认知顺序排列起来。开发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开发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附属栏目,如“问题解读”“学习提示”“方法导引”“课外阅读”“知识链接”等;开发多种激励方法,如采用多种激励语:鼓励式“努力试一试!”,激发式“仔细想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省式“我这样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怎样改进?”等。设计问题情境的一般方法有:

(1)直接提问,引发思考;

(2)设置错误或寻求矛盾,诱发思考;

(3)展示图、表、动画等,激发思考;

(4)模拟科学研究、展示实验情况、揭示“意外”,深化思考;

(5)贴近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学科史实,或运用故事、游戏、谜语等活跃思考;

(6)总结、归纳学科内知识或学科间知识,升华思考。

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小组讨论把个体学习转化为协作学习,把个体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汇集了所有学生的智慧,能够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许多学习任务。巧妙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学会表述、学会展示,把自己的理解、结论、体会,通过口头表述、文字表达、实验演示、艺术表演等方式向其他同伴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课堂发言可以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如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老师可以不调解。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让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三、典型分析,总结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解读,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科知识和认知规律中的共同点,给学生一个认识同一事物中的共性方法,它可以体现为基本原理或基本公式以及学科的通性、通法。

四、强化规律、拓展提高  

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的总结之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拓展延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引导学生写出学习后记,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方法、规律的总结;(2)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设计下节课的相关课前学习问题,以及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五、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课标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即“达标测试”。

“达标测试”设计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

(1)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基础训练内容,体现本节课基本学习要求;

(2)用不同题型的组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标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

(3)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提纲挈领地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全面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成效,对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达标检测”三个环节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要提出表扬。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