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治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9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伟 更新时间:2012-5-14 阅读:29035次 |
|||||||||||||||||||||||||||||||||
1.2011年某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全行业平均水平一致,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20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00元,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5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 A.15%、20% B. 20%、25% C.20%、15% D.10%、20% 2.“流动资金缺乏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难,扩大再生产难。企业发展不良,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这种恶性循环是对小型微型企业遭受融资难的鲜明写照。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下列措施属于国家采用经济手段解决该问题的是 ①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②财政部公布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③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量 ④中国农业银行增加年度信贷投放,满足小型和微型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第一产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②经济发展已经由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拉动转变为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拉动 ③经济发展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人世”十年,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状况
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由2000年的10.2:89.8变为2010年的5.2:94.8;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开始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并凭借自己强大进口能力带动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上述材料说明 ①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②我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 ③我国对外开放规模扩大,出口产品结构逐渐优化 ④我国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技术等输出到国际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 “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共舆论出现了“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愿”等“被”现象。所谓“被增长”,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政府的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使我们都被统计数字“幸福”地笼罩着。“被增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要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C.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7.据统计,1994—201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4393个,总投资133亿元,选派4742名优秀干部支援西藏。2010年,西藏自治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731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65亿元,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说明 A.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消除了民族隔阂和差别 B.国家的扶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8.右图所示的漫画《进步退步》的哲学寓意在于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一切事物总是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①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由经济因素决定歪曲为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②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③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④把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一做法有利于改进新闻报道,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实践主体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新闻报道引导才能有效引导和决定社会发展 ④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①新生事物已经完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的东西 ②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③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旧事物一时还比较强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ABDBBCDACAB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