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有责任唤起孩子们对生命的敬畏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郭敦荣 更新时间:2012-5-15 阅读:32747次 

其实人活着就很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则另当别论。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但我们随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开网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生命逝去的报道,他们或死于自然灾害,或死于人为的事故,或死于自杀和他杀。更让人痛心的是时不时看到正值花季妙龄的中小学生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轻生或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的报道。如2011年1月13日,因为放鞭炮将泥巴溅到身上这样一件小事,两个14岁的初三孩子杀死了一个12岁的初一孩子,办案民警说这是近几十年来邵东的一起最小学生杀人案。(三湘都市报1月27日报道)又如2012年4月13日晚,衡阳县西渡镇突发一起特大命案,一名12岁的小男孩用水果刀将姑妈一家三口杀害。经进一步侦查,于14日上午9时30分将肖某抓获,当场从其身上搜出其姑姑家房门钥匙、手机及2000元现金等物。犯罪嫌疑人肖某对杀死其姑姑及表弟表妹的事实供认不讳。早几天我们学校高一一刘姓女生因为和同学发生口角,竟然用玻璃割腕自杀未遂。诸如这些,生命之花来不及绽放就黯然凋零,生命乐章来不及奏响就戛然而止,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唤醒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心开阔,“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标,“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目前的教育似乎缺少对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缺乏对于个体心灵的关注。单从“学生”这个词看,我们的教育通常是把“学”摆在第一位,而把“生”摆在后面。不当的教育价值追求,往往导致人们学到了知识而不懂了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各界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但愿我们身边少些青少年杀人或跳楼割腕自杀的负面社会现象。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