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危害猛于虎,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并非危言耸听,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就对此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例如,韩国首尔市议会计划制定法案,规定全市国民中小学生在校一律不准使用手机。日本文部科学省也已通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订“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英国教育部也致函英国各学校的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在校中学学生不准使用手机。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尚庆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声疾呼:“如果能够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将是学生成长中的一大幸事!”。尚庆莲代表解释说,不可否认,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沟通工具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行踪;遇到疑难问题、作业障碍可以用手机与同学进行交流;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和警察求助等。但实际上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上课时间玩游戏、发信息,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手机的型号、款式、功能、价钱都成为学生对手机攀比的目标;特别是手机短信在校园流行所造成的危害,一些黄色信息借助手机短信流入校园,传播迅速,对成长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短期内无法预知的。这些新时代的“拇指族”们的学习精力被最大限度地分散着,造成了身体、学业质量的下降和价值观的迷失。
一、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由于手机应用历史还很短,可能还有一些危害性没被科学家发现。
二、网吧进了教室,毒害青少年 以前,学生需要翻越学校围墙才能到网吧上网。而现在,随着手机GPRS的强大功能的开通,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学生90%以上都收发过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如果用手机进行空中下载,20元人民币就可以大约下载50本(每本500页)流量的小说;如果进行QQ聊天的话,20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标准可以包70M的流量,说的简单一点,每天从早到晚上再到深夜无时无刻都进行QQ聊天也用不完。如此一来,学生们看小说、聊天都要加班加点,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呢?目前,手机已成为学生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给通讯部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 相当多的学生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和父母加强联系,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而是为了谈恋爱。一天24小时男女同学之间短信发个不停,情话聊个不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们除了变着法儿向父母要钱之外,其实是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每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就借着迷人的夜色和淡淡的月光用手机和心爱的人肆无忌惮地说悄悄话,或用手机QQ发肉麻短信和裸体彩信,有的寝室甚至用手机集体看黄色电影,经常搞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引起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一些想读书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苦不堪言。
四、干扰教学秩序,蔑视教师劳动 学生自制能力是不强的,很难经得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让自己对讲课内容一无所知,很多老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多管,因为这些一般是家长要求不严、成绩比较差、没有大的培养前途、考不起什么好学校的学生。有的班上几乎每节课都有手机铃声响起,这严重地扰乱了课堂秩序,是对老师的辛勤劳动的蔑视和无礼。老师们对此虽然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因为除了教育只能还是教育。有些班级的自习课看似安静,实则是很多学生在用手机发短信代替以往“交头接耳”。
五、严重败坏考风,彻底击跨学风 学生有了手机后,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浸染。许多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思潮蜂拥而入,读书无用论、性开放、及时行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拳脚英雄主义、早恋等已经搞坏了很多学生,一些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一筹莫展,除高考之外,大大小小的考试基本上都靠手机作弊,蒙混过关。这种考风将使学校的学风每况愈下。不用努力读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毕业证,在读书无用论的横行的今天,在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的形式下,手机作弊是愈演愈烈,我们平时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初中高中毕业考试等等在某些同学的眼里简直是形同虚设,其水平的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
六、事端容易滋生,事故防不胜防 在很多学生看来,手机简直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似乎能让男生更加潇洒多情,能让女生更加温柔漂亮。由于手机属贵重物品,是学生的心爱之物,势必要花费掉许多精力和时间来保管,但还是很容易被小偷走,校园丢失手机的现象几乎每周都有发生,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和麻烦。再说,学生们年轻气盛,受不了半点委屈,一旦发生小矛盾,会很快通过手机纠集社会青年前来打架。同时,经常接触电源充电,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和学校电线线路故障。有的学生由于电话过多,为了交上话费,平时只好省吃俭用或者以学校要交资料费为由向父母要钱,甚至出去偷抢、敲诈。还有少数学生因用手机与学校外面广泛联系而被拐骗卖身。 1、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许多垃圾或不良信息会影响到孩子,比如不健康的信息或者中奖信息等等,况且孩子的警惕心理也不是很高,容易受骗。 3、在部分场合下,手机还有作弊的功能,中考已经下了禁令:严禁将手机带入考场。在德国,已经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4、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影响校园治安 ,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5、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6、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有些学生甚至用手机谈恋爱,使家长极不放心。 7、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为了还校园一个洁净的空间,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并参照其他学校的管理成功经验,严禁所有同学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我们下阶段将重点整治,对发现还在使用的手机一律交学校统一保管,对据不配合或屡教不改的同学,学校将根据有关处罚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我们已将学校的规定告之家长,也希望所有同学能支持配合。 今后学生如要主动与家长沟通,请使用学校共用电话,如果家长有事找你,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电话,由班主任代为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