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1 阅读:34229次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日期

周次

 

课题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备人

杨昌达

9.18

第3周

 

参备人签名

陈代寿  杨德才 杨金花

 

知识与技能目标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具(教学准备)

 

教法、学法

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由感性到理性。

 

教学过程(通案)

集体修改建议或

个人再探究

 

【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

       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        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这是什么大学?(学生回答略)

我们作为文科生,你们最向往的中国大学是哪所大学?

对,是北大。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4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齐声说>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

【讲述新课】

一、《新青年》的诞生: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分内容,然后提问:

1、  为什么在1915年会爆发新文化运动?

背景:

(1)辛亥革命的影响:

(2)启蒙思想的作用: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

(4)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本课引言)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2)主要阵地:

【合作探究】为什么当时被称为“官僚养成所”的北京大学却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1)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会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主要代表人物:

过渡提问: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主要提出了哪些深受广大青年欢迎的思想?

引导学生看第二匡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

2、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书面文章采用文言文,同口语严重脱节,说的与写的完全是两码事,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其目的何在?

【合作探究】文学革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内容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形式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

3、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4)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过渡: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李大钊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组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本课小结】(略)

三、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

 

作业设计

1、2005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90周年纪念。《新京报》发表题为“《新青年》,一份永远值得纪念的媒体”的评论。这是因为它

①彰显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 

③倡导变法自强

④掀起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3、为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上海有关方面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陈独秀在上海的战斗岁月》图片展。下列图片主题,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一枝独秀,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②“开天辟地,创建中国共产党”

③“星火燎原,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④“功不可没,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4、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6、.(2009•广东单科)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板书设计

可另附

教学反思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