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1 阅读:33221次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日期

周 次

课题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主备人

杨昌达

9.18

第3周

参备人签名

陈代寿  杨德才 杨金花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心思想产生的原因。洋务派及其思想。维新思想及其进步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探究、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精神,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思想的变化历程及维新变法思想的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分析每个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异同和特点。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法、学法

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通案)

集体修改建议或

个人再探究

   导入设计: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大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履载之中,何必分夷夏。”                     ------郑观应《易言.公法》

  教师提问: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板书)一、“开眼看世界”: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

  1、鸦片战争以后为什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是有那些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他们向西方学习什么?

  3、你怎样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观点?“夷”是指?“长技”是指?

  4、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准备,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

又存在什么缺限?(只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

拓展探究:

  阅读教材68页“历史纵横”思考:

1、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

教师进行规律总结:《海国图志》当时在中国没什么影响,但传到日本去后广为传播,启蒙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强大以后反过来侵略中国,真是历史的悲剧啊!

过渡提问:

那么,中国人由提出向西方学习到真正去实践这一思想的又是什么时候的哪一事件?

学生探讨得出结论: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由“夷”到“洋”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态度变化,“心动”到“行动”)

(板书)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那一阶层的主张?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2、怎样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点、难点)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有什么进步意义?(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一主张又存在什么缺限呢?(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层面,以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为目的。)

教师引导过渡:

那么真正把学习西方上升到政治层面的是什么思想?

(板书)三、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

提问:

早期维新思想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

对康、梁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维新派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康:反对君主专制,宣扬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梁: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用民权否定君权。)

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期“西学东渐”的历程。这一路风风雨雨,虽受重重阻力,却不断深入开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空前解放。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同学们是否能够看出他们学习西方思想的变化与进步呢?

作业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大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履载之中,何必分夷夏。”                     ------郑观应《易言.公法》

  教师提问: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1.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所起的作用是(  )

A.启蒙了资产阶级思想。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启迪了知识界的思想解放。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统治

3.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其“新”主要在于(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注目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实质是(  )

A.是否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B.是否学习西方政治的论战。

C.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

D.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论战。

5.下列关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B.二者对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

C.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6.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因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人

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