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初探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5 阅读:32744次 

参评论文

王志勇

(湖南邵阳绥宁一中 422600)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来创造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将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培养探索性和创造性人才

关键 词: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 灵境教育

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慢慢地认识到,互联网和教育已初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用互联网来创造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将成为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必要的原动力。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对人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为造就未来社会发展所需具备创新素质的合格人才,我们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具有研究特征、明确主题的课题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给我们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提出划时代的要求,也给物理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可以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反馈于社会,促进人类的进步。

下面拟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路设计、模块设计、特征、发展前景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思路设计

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研究”的研讨会,受到专题网站教学的启发,利用深圳市润万年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的专题学习网站服务平台,将网络、物理教学与研究性教学进行整合,制作了一个“物理研究性教学”专题网站,由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和资源中心五大模块组成。

二、模块设计

1、课程教学

教学工作者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内容,制成一个一个的探索课题,每一个探索课题,可以分成几个模块,采取渐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然而在渐近式的探索方式中,鼓励学生采取跳跃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采取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学习中,交流学习探索心得与体会,通过探索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课程学习后,提供一些习题,尤其是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目的要求、知识探究、知识巩固、知识延伸四大模块。

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全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一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敢于向权威质疑、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课题研究

⑴首先,学生根据对物理兴趣和爱好,自由地组织物理课题研究小组。将分组情况输入网络,方便教师指导和组与组的学习。⑵教学工作者再根据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生活认识与前沿科技指导学生提出课题,确定课题,如“保温瓶的保温性研究”、“家庭电路的调查”、“测家用电器电功率的研究”、“城市能源利用和污染控制”、“温室效应”等,另外小组之间可以探讨课题的确立,再将课题输入网络。⑶研究课题一经确定,经过初步的资料查阅之后,就进入制定研究计划阶段。计划内容一般包括:课题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研究进展、预期成果等。一个好的研究计划,不仅要求能顺利解决问题,并且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⑷然后,学生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搜集、分析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其时行综合分析处理,抓住有用的信息,集中学习、消化、吸收,抽象出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研究体会,相互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internet寻找需要的资料,这可以在组内进行,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也可以与网友(通过E-mail)或网上专家进行。这一步是课题研究中重要的一步,因为取得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论的正确合理性。⑸最后,学生将课题以书画形式展示出来,初稿完成之后,输入网络,在各小组中进行交流、修改,然后按科学论文一般格式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题目、研究报告摘要、正文(问题提出、研究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书目与索引等几部分。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分组、确定课题、制定计划、课题实施与课题撰写、经验交流六大模块。

我们将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物理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在课题研究探索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3、科技活动

教学工作者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生活观察、小实验、各种制作等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爱物理科学、用物理科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探讨“为什么”,从而进行科技创作,并进不定期的“点评”,让我们的科技创作得以不断的完善。教学工作者也可以组织科技竞赛,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将物理学科知识融入科技活动之中。

根科技活动的特点和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科普知识、科技发明、科技作品三大模块。

4、资源中心

我们在物理课程学习、物理课题研究、科技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因而我们有必要组建一个资源中心,供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探索性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为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提供可能。然而仅凭教学工作者提供的资源库,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时,Internet的丰富的网络资源解决了我们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友情链接,或者通过搜索(如Yahoo、Sohu、Baidu等网站)获得资料。

根科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物理课程学习、物理课题研究、科技活动、友情链接、搜索五大模块。

5、成果展示

在我们将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后,我们的探索式物理课程教学、物理课题研究、科技活动将会涌现出大量的成果,我们可以将学生探索学习、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经验体会的成果集中在一起,供我们教学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我们的教学工作者或专家可以对学生成果,从社会价值标准、学术标准、语言文字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优秀作品、成果,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发推广,从而成果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尤其是那些应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就更具有推广价值。通过成果展示、推广,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物理的爱好和兴趣将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根科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成果展示、专利申请、成果推广三大模块。

三、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后的主要特征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得到的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对话与合作的方式自然获取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营造、设计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激发者。

因而,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后的主要特征可以有以下几个:1、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互动性;2、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创造性;3、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的综合性、人本性。

四、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的发展前景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6月1日会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物理教育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是每一个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在21世纪这个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成熟的时代,我们认识到网络教育发展到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灵境教育的必然性,在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的技术的同时,密切关注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关注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教育领域,如物理教育领域,作为一名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主动地、不失时机地投入到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探索和研究中去,为网络教育发展到灵境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文在2011年参评中国当代教育学会论文大赛获壹等奖)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