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6-4 阅读:32634次 |
||
绥宁一中 杨长仁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必要环节。按教学要求,从内容看,备课应该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师、备学生等;从教学程序看,备课应该包括备课前课、课中课、课后课。 从教学程序看备课过程,我们很自然地重视备课前课和课中课。备课前课即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这节课从什么地方起讲,怎样循序渐进,用什么样的材料,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备课前课不是定案,而是预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因此备课前课自然要非常重视。备课中课实际上是第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本身充满着变数,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真正魅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必须使这些亮点持续。因此教师的课堂调控非常重要,要收放自如,随机应变,在应变中使我们的教学更成熟,更有特色。这正是我们备课的重中之重。 但课堂教学完成后,我们通常不再注意备课后课了,也就是平常讲的教学反思。如果讲有的话,也只是课后教师之间就某些问题闲聊几句,或草草写几句应付了事,没有深入分析、总结。其实通过教学反思和撰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完善教案,这不失为一种基本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有讲课时未发挥出理想效果的经历,要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讲课时进入最佳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就要养成备课后课的习惯。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备好课后课? 1、理清反思路径 反思路径一般有两条,即主观方面的教师自我反思和客观方面的外部支持。 主观方面的教师自我反思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比较反思。二是横向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与同行的课横向比较反思。三是课堂“现实”与“教学设计理想”差异性反思。 客观方面的外部支持路径主要也有三条:一是教研组支持思路,即教研组同仁的建议和看法。二是教学引领者支持思路,即科目组长、教研组长或课题主持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三是学生反馈支持思路,即学生对面授的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等信息的反馈。 2、多样反思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教学反思。 ①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是否合理;导入课的吸引性、总结课的概括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3、撰写教学后记的切入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