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教学运用--袁波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伟 更新时间:2012-9-4 阅读:33978次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阐述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具有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复杂技术简单化的作用,并且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放松身心的作用。以及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准备与实施。并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教育性、针对性、健身性、趣味性性、简易性、竞争安全性。运用游戏教学法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游戏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On the gam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eaching the use of

Sport trains professional li tao  Guide teacher Wang Ga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observation, analysis, teaching the gam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inspire students with a warm-up enthusiasm for the role of the role of simplifying complex technologies and enhanc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reate a relaxed physical and mental capacity and the role. As well as the games approach in teaching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the gam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use, as well as teaching the use of the game should have a clear purpos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targeted, fitness, and fun, simplicity, competition, security sexual. The use of gam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Key word:Sports    games sports    games teaching

1  前言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使之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基本部分不外乎是跑、跳、投和基本体操。因而往往使人感到枯燥、单调,学生容易厌烦。常常出现无精打采、沮丧淡漠的情绪。这样一来就完不成课的任务,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其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体育课的游戏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 增强身心健康。它具有明确的目的, 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体育课游戏教学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在体育课当中适当安排体育游戏,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这无疑会有利于暂时神经通路的形成,从而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顺利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游戏在体育课当中的教学运用。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近几年来体育课堂中,运用游戏的方法合理巧妙地进行教学,及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对中学生上课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及上网查询游戏在体育课中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收集体育课中的游戏方法与技巧的信息。

2.2.2观察法:对近几年来体育课教学当中,所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行观察,并对教学过程中所取得优异的上课效果进行分析。

2.2.3分析法 将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在过程中中学生对课的兴趣进行有关分析,确定出教学过程中的游戏的巧妙之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游戏融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于一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教育于兴趣之中,这种身体练习具有浓厚的娱乐健身、健心气息。它既可用于一般性身体练习,又可将跑、跳、投掷、球类、体操等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要战术独自编排起来进行教学和训练,有利于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作风在学校的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健康意义

3.1  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大量枯燥的技术动作及单一反复的练习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及厌倦。游戏法教学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利于各种技术技能的学习,有效地克服生理惰性,使肌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性,变枯燥为有趣,消除疲劳。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3.1.1 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传统中小学体育课中准备部分 , 慢跑与做准备操, 虽然这种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热身作用, 但学生对于固定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 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并使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既起到热身效果又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此时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复杂技术简单化的作用

中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 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正是由于动作形成动力定型的规律性, 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下降。这就达不到体育课目标之一的运动参与目标。此时应该把单调基本动作编创成游戏, 借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能使技术动作记的更牢固。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在学习前安排相接近的游戏活动, 使要学的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对新动作的掌握是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

3.1.3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作用

体育游戏的多样情调和境界不仅为形成中学生健全的体格创造条件, 同时也为中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才能发展开辟了理想的园地。在体育游戏中学生歌舞相间, 动静交替、视、听、想练习有机结合各种体育知识技能和经验 综合运用, 抽象思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因而促进中学生学生大脑皮层的成熟和潜在能力的开发, 使中学生学生变得更加聪明灵活。体育游戏是中学生对自己生活能力的一种美好尝试, 他们奔放的想象和美好的幻想, 常常在游戏中得以实现。不仅使他们的想像力形象思维力和运动表现得到生动的发展, 而且由于中学生在游戏中机警的观察各种情况, 灵活敏捷、积极主动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应急力、创 造力以及集体的智慧和组织才能也得到锻炼和培养, 他们的思维会因此而更加活跃, 各种器官更加敏锐发达, 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启。

3.1.4 放松作用

中学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与心理素质等,课堂内容会有一定的强度,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疲劳。在体育课的过程中或结束阶段穿插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游戏活动, 整理活动使心脏恢复到接近原有的安静状态,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提高,还能起到缓解学生疲劳的作用。

3.2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准备与组织

体育实践通常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课的不同部分,我们可以根据

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但是不同部分的游戏都应该是与本部分的内容紧密联系的。准备部

分,我们所安排的游戏内容应该以热身,调动学生情绪为主。游戏本身应该简单且用时较短。基本部分的游戏,应该与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联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掌握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或技术要领。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的游戏应该是轻松愉快,运动量小的, 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3.2.1游戏教学法的准备

3.2.1.1游戏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第一选择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的作为热身准备活动的游戏( 如“拉网捞鱼”、“龙头捉龙尾”等) 。第二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性练习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跑”、“足球单人运双球”等) 。第三选择完成某些教学训练任务的为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如一些限制性的练习,矫正八字脚跑,可选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消除游戏者在练习中的过度紧张,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第四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的游戏(如“长江、黄河”、“反口令 练 习 ”等)。第五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如按“口令摆动作”等)。

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游戏时,要考虑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组织方法要尽可能简便,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

3.2.1.2 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

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场地应平坦,离建筑物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受伤。所划界线应鲜明,尽量少划线,以免学生视觉混淆。场地的大小、所用器材的种类等,都应根据游戏的性质、游戏者的水平和人数的多少以及场地器材条件的许可来决定。有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游戏者去完成,如事先规划场地、自制小沙包等。器材应放在不妨碍活动的地方。使用器材时,特别是投掷器材,要加强安全教育,必须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投出和回收器材

3.2.2 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2.2.1 游戏前的讲解

为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达到游戏的活动目的,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必须向学生把游戏讲解清楚。第一首先应注意教师与游戏者站立的位置,教师应站在游戏者都能看得见和听得清的地方,讲解要简明扼要。并注意不让游戏者面向阳光或迎风站立。第二.讲解游戏的顺序为:游戏的名称;场地布置;游戏者的队形及站位;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与要求;游戏的结果。第三讲解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讲解与示范,既要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帮助游戏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此外,在讲解游戏内容时,还要对游戏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自然常识的教育

3.2.2.2 游戏的组织

游戏活动是在教师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在规定的信号开始和结束。游戏活动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站在适当的位置,观察和控制学生的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补充说明,或给予诱导纠正。体育游戏中的引导人,是教师的助手,协助教师引导游戏参加者进行游戏活动。应该选用组织能力强,在学生中有威信的人作引导人。引导人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推荐或自荐的。

3.2.2.3 游戏中引导人的选择与分队

游戏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因此在选择引导人与分队方面也应力求简单。

选择引导人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组织游戏者自己选择引导人,优点是能够选出较合适的引导人,缺点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第二种是方法教师指定引导人,这种方法节省时间,也能挑选出合适的引导人来,但对其他参加者的主动积极性有所限制。第三种是方法前一个游戏的优胜者当引导人,这是鼓励优胜者的一个好办法。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切忌把做引导人当作惩罚的手段。

经常采用的分队方法,也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固定队分队的方法。是根据游戏者的健康和体质的情况大致均等的原则,事先进行分队,比较简便,实力也大致均等。第二种报数分队的方法。如果事先没有分好固定队,可进行报数分队,这种方法简单,但有时实力不等。第三种队长挑选人的方法。在高年级,人数较少进行竞赛性游戏时,可采用这方法。优点是两队实力均等,缺点是每个队长都不愿意挑活动能力较差的,使一些游戏者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并且浪费时间。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当队长挑选了几个人以后,可把其余的人平均分配,避免对“弱者”产生不良影响。总之,引导人的选择与分队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游戏的性质、学生的情况、人数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长短等来决定。

3.2.2.4 游戏中的领导

教师是整个游戏的领导者,掌握游戏的进程,观察控制着学生的行为。首先,教师根据情况确定游戏的开始时机,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局。再次,教师要及时纠正犯规,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严重的犯规要停止,纠正后再开始。要及时教育参加者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对违反规定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处理。再次,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不太合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根据学生掌握游戏动作技术的程度,场地,器材等条件,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适当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是体育游戏的领导游戏更精彩。总之,在游戏中,教师要有领导地位,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要支持听取学生的积极倡议,注意对弱者的鼓励和安排,树立他们的信心,调动起全体参与者的积极性。

3.2.2.5 游戏中的裁判

游戏在体育课过程中,裁判员要严肃、认真、公正、公平、准确。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监督遵守规则的情况,不能做些不正当的行为,扰乱游戏的照常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游戏者的情绪与效果了,甚至还会发生互相争执一些负面的情况了。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提高判断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与进度,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下去,使之圆满完成。

3.2.2.6 游戏后的结束与总结

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其效果都不好,而应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次数后结束,或当学生较满足,还有余兴,但又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在游戏结束前,教师应预先提出结束的时间。游戏结束后,对游戏应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要作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应提出表扬,对游戏的失败者,不应指责,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3.3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3.1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能提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奋性、主动性,促进各项技术的学习。

培养开朗的性格与积极大胆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并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合理采用游戏的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进而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3.2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思想教育性

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品德都有良好的影响, 不同的体育游戏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组织纪律、团结协作等, 竞争意识提供良好的素材, 寓道德教育, 意志品质培养于体育游戏中。例如, 游戏的名称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关, 象“争上游”“攀登高峰”等游戏思想十分鲜明, 只要教师一点题,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情绪。又如集体性较强的球类游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整体意识。学生从事游戏活动, 不只是单纯活动身体, 而且还应该受到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是随意的, 从每个动作方式、条件、规则以及情节中都有具体体现, 它是将思想教育和性格培养寓快乐的活动之中, 使学生乐而不厌地去参加游戏, 并从中陶冶情操,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上, 首先要符合教育性原则的要求。

3.3.3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针对性

这一针对性亦称目的性, 即根据具体的需要, 有目的地选择体育游戏。例如, 针对体育课的不同部分, 可选择不同性质的游戏, 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 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游戏; 结束部分则可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 兴奋性降低, 使机体尽快恢复到常态的游戏。如果体育游戏本身就是教材, 则要根据教材的目的选择适宜的内容和形式。

3.3.4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健身性

锻炼学生身体, 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教材一样,也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健身价值, 有的游戏人人都能参加,

并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健身价值较高, 而有的游戏只有部分学生能参加, 或健身价值很小。所以, 选择体育游戏时, 要十分重视其健身价值, 如果达不到活动身体的目的, 就不能称其为体育游戏了。

3.3.5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趣味性性

游戏的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点, 是游戏富有吸引力的魅力所在、游戏的趣味性表现在它的多样性、生动性和竞争性等方面, 符合参加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象“马儿快些跑”“长江黄河”“消防队”等, 不仅名称有趣逼真, 而且内容的趣味性强, 常常引起学生捧腹大笑。另外, 就是同一游戏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内容的趣味性也随之升高, 象“接力跑”可一人接一人地徒手跑, 也可持球跑; 还可以三人五足跑等形式进行, 活动气氛异常活跃 , 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发展智力, 培养美感。学生在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果体育游戏富于趣味性, 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使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地参加活动,从而使上课的积极性、还有教学效果会大大的提高。一般来说, 游戏越新颖, 学生就会越有浓厚的兴趣,竞争性越强, 情节发展越生动, 其趣味性也就越强。选择和创编游戏都应认真考虑到这点重要性的作用。

3.3.6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简易性

选择体育游戏应选简单易行, 不必花费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的时间, 不需要价钱较贵的设备和器材, 并且学生能很快投入活动中,能迅速的理解这个游戏的大概规则和游戏的玩法。这样的游戏便于组织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能节省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充分的把时间运用到游戏里面,使之发挥最大利用值, 运用价值大。

3.3.7 运用游戏教学法应有明确的竞争安全性

     竞争是人们本能地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是现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竞争,才能发展进步;只有竞争,才能知耻而后勇。现阶段没个学生的思维结构中都有竞争意识,而且他们的竞争意识比成年人强烈得多,这是由于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编选设计运用游戏时要多采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项目,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服务,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竞争观教育,给学生以发挥和创造竞争能力的机会。然而在体育运动竞争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线运动损伤,如果我们不考虑安全因素,只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一味地追求高难新颖,而脱离学生实际的游戏,必然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总结

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利用游戏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编排课时计划, 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把身体练习和品德培养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 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采用体育游戏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奋性、主动性,促进各项技术的学习,同时又可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合理采用游戏法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沟通,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而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2 建议

在运用体育游戏时要考虑到它的教育性、趣味性、安全性及锻炼价值等.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时,要用简洁、快速的语言交待清楚,游戏过程中要有公正裁判,裁判方法要灵活,这样能使活动的气氛热烈、和谐.体育游戏结束后的讲评也十分重要,通过讲评给失败者以实事求是的表扬,给成功者指出不足之外,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要兑现奖惩.运用体育游戏时,应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对学生情感陶冶的有效率等因素,予以全面平衡,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体育游戏的运用并非是否定其它教学的练习方法作用,而是根据教材的需要进行的,它是处在“辅助”与“补充”的位置,不能颠倒主次,恰当、合理的运作体育游戏,并且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身体练习,增强体质,而是由于体育游戏带有一定的情节性,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能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心理品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游戏之中,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一种作用很大,使用价值很高的体育手段。

游戏化教学法的丰富与完善。选择游戏化教学法目前应该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游戏化教学“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效果凡在教学实践中认为有明显效果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丰富、完善游戏化教学法。其次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要让学生能够在游戏化教学法的指引下,进行正确的学习与锻炼。游戏化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于实现教学目的。应用的时机也要恰当,一般在技术动作形成的初期不宜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再其次要控制好学习中的运动负荷。游戏化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游戏活动,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学生学习锻炼的量和节奏,使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维持。还要不断更替游戏化教学法使用频率与方式。满足中学生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特征,以达到更好的、长期的教学效果。最后用扬弃的观点看问题。充分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同时,还应该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使两者达到有机融合,共同为中学体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瑞静,肖玉红. 浅析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 徐燕华. 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内江科技, 2007,(02) .

[ 3] 曾晓琼,李惠琳.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

[4] 武炜.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鸡西大学学报, 2006,(05)

[5] 曲扬, 栗岩.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 大众科技, 2009,(02)

[6] 颜春秀. 谈体育游戏创编与运用[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7] 彭鹰, 何钢. 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8] 徐小荷. 浅析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 体育科技, 2003,(01)

[9] 莫少强.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J]. 体育科技, 2005,(02)

[10] 朱雁晴.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11] 李苹. 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在游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5)

[12] 于建民.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游戏[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10) .

[13] 罗文娜,余黎霞. 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4) .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