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十部中国典籍(2) 《易 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1 7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的《易经》通过传教士传入西方,逐渐形成世界易经热潮。德国人莱布尼兹受到启发并发明了二进制。 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创造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选择太极图作为他的爵位徽章。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用中国易学治理国家,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韩国的国旗国徽采用了太极图。 美、英、法、日、朝、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先后成立或举办过《易经》研究会、《易经》学术讨论会。 《道 德 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成书于春秋时期。 《道德经》是第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思想著作。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 00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土将《道德经》的第47章改编成了歌曲,并广为流传。 《诗 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部中国文学经典的影响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传入中文版《诗经》。 《诗经》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日本社会的深层。日本以《诗经》中的诗句命名的城市、殿堂、楼馆、文库、学校、店铺、碑石和社团等不计其数。 《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开始于16世纪。19世纪初叶起,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升温,《诗经》译介呈现繁荣景象,欧洲的主要语种都有了全译本,而且趋向雅致和精确。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的《诗经》研究中心转移到北美。美国新诗运动领袖意象派大师埃兹拉·庞德对《诗经》的英译曾引起热烈讨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巴次大陆都在传播《诗经》。在各国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介《诗经》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在2010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诗经》因设计充满智慧、内容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从全球各地总共600多套书籍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的“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三字经》 《三字经》最初由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老师罗明坚翻译为拉丁文。在18世纪20年代被译介到俄国后,《三字经》成为当时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该书译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将其推荐给俄国公众。 在17世纪前后,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青睐有加。日本早在江户时代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 1812年,英国人马礼逊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其中包括《三字经》和《大学》,虽仅70多页,但在渴望了解中国的英国文化界风行多时。后来,美国传教土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上刊载《三字经》。 著名学者潘世兹于20世纪80年代将《三字经》译成英文。1989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版《三字经》就是采用潘世兹的原文。如今,这本英文版《三字经》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