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9-24 阅读:32862次 

                        绥宁一中:陈红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难点:“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认识儒家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辅之以以教师讲解和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献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2005年全球祭孔大典导入新课。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P4历史纵横思考“百家争鸣”的含义。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方法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来理解概括

第一,经济上:

第二,政治上:

第三,阶级关系上:,

第四,思想文化上:,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分组学习】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要求了解各派的代表人物,概括他的核心思想,并理解他的思想与他所代表的阶层有什么关系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材料分析】结合课文,阅读课件显示的材料,概括他们的主张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思考讨论】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2、孟子的思想:

 

  3、荀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二)、其它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分组概括】课件显示表格,各组结合教材概括填写

  1、道家

   

  2、法家

  3、墨家   

四、“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学习延伸】分组讨论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方面的成就。通过对各学派及其主张的分析,可以看到当时思想领域之所以空前繁盛,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今天,诸子百家思想仍然大放异彩,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国家必定会蒸蒸日上。

【课堂练习】课件显示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