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无涯—参加2012国培计划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反思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1-8 阅读:27512次 

教 海无 涯

2012国培计划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反思

周玉梅

这次我有幸作为201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了由江南大学组织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国家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一定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也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促进,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专业层面上的认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一定不会只片面地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几天的培训中,带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叹与共鸣,我从教已经20年了,没来培训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做得挺好的,至少在教书育人方面我挺尽心尽力的,曾经一度以为这样就可以算一个好老师的,听了边楚女老师和李冬梅老师的课后,同样作为女性的我才恍然醒悟自己已经落后得太多了,她们那样才称得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的老师!我由衷地感谢有如此好的一次培训的机会,能让我的思想进行彻底的脱胎换骨。10月25日下午听了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的关于《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意义的学习》,才明白,自己以前的理解是有很大的误区的,以前总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无非是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知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为幼稚的想法。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更为重要的是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意义的学习,从技术中学习,用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对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不会再因为它是一门边缘科目,而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是可有可无的。

      10月26日上午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的关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问题探讨》的讲座,对如何理解课程目标并恰当设计教学目标这一问题,李教授说得很尖锐,我不得不承认,原来自己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备课中居然不知不觉在犯着很严重的错误:存在着概念混用,文法不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提取不当。乍一听有点茫然,有点无奈,更多的还是错误能得到指点与纠正后的释怀。而李教授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想的提取更是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信息技术还真是让人视野开拓,我其实是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教育创新的,知识的连贯性和迁移性,教学的连续性等等这些以前我忽视的问题,一定能让我的课堂更富精彩,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引领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找到这种课程思想并提取出来,还真象是找到了高带公路的入口,给学生打开一扇知识之窗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我也该重新定位了,其实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该多读书,也该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10月27日上午听了浙江瑞安中学边楚女老师的关于《我的专业发展之路—卓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路径与经验》讲座,很受触动,尤其是边老师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入格”、“出格”、“品格”,这个“三格论“,沉浸了边老师教学的多少辛酸与汗水。一个好的专业老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炼中,才能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独到的教学观点,颇具个人魅力的信息素养。就象边老师所说”老师成长中要打一张多米诺骨牌:多听多学,学了要做、做了要思、思了要反、反了要变、变了要通!“。课堂是发展的、永无止境的、有缺憾的科学和艺术,只有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才能累积师生成长的力量。课堂是一个变量,看似每天我们的课堂在重复,但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做个思考者、行动者、反思者,就能使课堂不断行走在消逝中,新老更替,生生不息,并沉淀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就象循环语句中的累积和累加变量,真是太有启发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确,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你的态度,你所追求的高度,你行动的能力,决定你的成功结果,我们应该努力为自己打造一个平台,一个让自己更努力学习的平台。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会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象边老师那样,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让自己快乐地教学生,同时让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充满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艺术性,走出一条有个人特色的专业成长之路。“有为才有味,有味才有未”,以后的我,一定要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反思,在同伴互助下努力成长起来。

10月28日上午进行的校本实施经验与交流,让我认识到,虽然目前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但我相信,我也会有所作为的,在这次培训班上,让我看到即使我们所从事的是一个边缘学科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同仁们在坚守着,在努力着。虽然各地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校本教材的处理的确要结合本地的实际,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资源并不在多,而在于有针对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经过这样的一个交流,提升了群体互动性的同时,能集集体的智慧,让我们这个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为打造一个智慧型校园,倾尽我的绵薄之力吧。

10月29日上午听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讲座,特别是李老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那种投入与执着,让我感动,曾经我以为自己也是很称职的,我的付出还是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才认识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象李老师那样批改学生作业,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可是要花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心血的,但是李老师真的做到了。象李老师那样站在生命的层次上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这份难得的坚守和执着,她的那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育人理念与信念,对学生所产生的意义一定是深远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世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10月29日下午听的是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讲座,陈教授对于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做了很详细的阐述。10月30日上午听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的《技术何以革新教育》讲座,余教授针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同时也对信息技术课程深层次整合做了特别说明。10月30日听的是江南大学姚淦铭教授的《国学与教育》讲座,从人生的广度、深度和隐秘度阐述做老师是幸福的。10月3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张宏做了《理解课程——研究教学》的讲座,强调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要求信息老师理解课程,有课程意识;理解教材,有一个全局观,课程观去设计每一堂课,围绕学生发展的工作主线开展教学。11月2日上午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集中交流,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经验。11月2日下午是华东师范大学闫寒冰做的《参与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针对成人学习的重点,明晰“参与式培训”特点,如何写出自己喜欢的课程大纲。11月3日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教授黎加厚教授做的《时代变化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讲座,着重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变”,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培训班学习。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回去后我一定有所作为,准备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落到实处,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当然,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我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从原来的完全陌生,经过这次培训,现在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教海无涯,我会坚守,我会努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