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探讨—2012信息技术国培专家讲座(四)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1-26 阅读:34005次 |
||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 李艺 一、如何理解课程目标并恰当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自然组成部分是《标准》的突出特点。 与布鲁姆识记性、技能性、情感性三维目标的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清晰地显示出关于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指向 课程标准内容描述的标准句式:(学生)通过××过程,其行为发生了××改变。如: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或者,可以将“知识与技能”理解为“其行为发生了××改变”,将过程与方法理解为“通过××过程” 质疑 (1)“过程与方法”不能成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的独立的维度。 (2)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名称使用不当,三个概念角度不一,内涵复杂,外延纠缠。 赞同: 学会、会学和乐学(学好?)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的 “结果” “过程+结果” 英语课程标准:名词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动词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以上两例关于名词和动词使用的不同,明确地显示出起草者起草过程中关于过程和结果的倾向的不同,然而都被认为是恰当的。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将“过程与方法”看作过程量,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作是结果量。 而实际上,过程与方法既是过程量,又是结果量。假如知识与技能是学到了什么,则过程与方法是如何学,而如何学本身也兼备过程和结果两种属性。 仔细观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有过程量的成份。 对目的和过程的同时关注,既是国际范围课改的一种新趋势,又作为一种方法,一种新的针对课程的规范化方法,为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提供了新的便利工具。 【教学目标】 1.理解Excel数据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的功能及意义。 2.掌握Excel数据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了解奥运、参与奥运。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熟悉多媒体信息规划、收集、处理多媒体信息并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实践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了解省内的旅游景点、省内特色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能运用多媒体集成软件来制作多媒体作品,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制作过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团队合作精神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讨论: “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描述语句中的,行为主体应该是谁? 参考结论: “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为学习者,即学生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因应用习惯所致。但在逐条并列的陈述格式中,必须保持稳定。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多发问题: • 口气过大(和对内容把握不当有关,也和概念混用有关)。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取不当。 •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提取不当。 • 文法不当(行为动词)。 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之“技术” “技术”的层次结构 l 动手做的技术,即基本技能 l 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和规划的技术 l 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和价值 “技术”的层次结构二 l 动手做的技术——基本技能 l 如何做的技术——设计和规划的技术 l 为何做的技术——技术的思想和内在价值 ——技术的应用价值 三、信息技术课程思想的提取 课程思想思考结论一 课程思想的提取办法有 1 源于技术思想; 2 课程化落实与改造。 新的程序及程序执行的思想,既是关于程序设计部分课程思想的高度概括,还是学生处理生活和学习事务的程序思想和方法的来源。 原程序设计思想—— 算法思想指导下的: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编程实现 而新的程序设计思想—— 指令-程序-执行(算法思想只是其中的部分) 例: 从PPT中浏览状态下的编辑 ——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 ——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使学生学会对文件、任务及工作环境的高效管理;并延伸至对学生自我“事、物”管理方法及意识的培养。 操作系统的本质——文件管理 大量文件的管理与单个文件的管理——文件存放、查找;属性记录;管理与运行。 现代寓言《墙上的洞》 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有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一个绝妙的隐喻:“高速公路的入口” “高速公路的入口” ,揭示了几个基本要义。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和学生找到入口处,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 总之,概括起来,这一隐喻揭示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 课程思想思考结论之二 课程思想的作用是 • 使课程丰满充实价值彰显 • 使课程内容条理清晰 • 使学习变得简捷生动、有故事性径迹可循 课程思想思考结论三: 课程思想的价值,应沿着课程思想—内在价值—应用价值的路径来发掘 问:哪些工具软件中有“图层”? 1 “图层”是数字工具向世代画家的致敬. 2 从word、PPT,到PS等,图层是贯穿始终的概念,教学上应该是连续的。 3 上升到多媒体加工领域,音视频的数字化、帧、路径、时间轴、场景等 四、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进一步确认 基于文字编辑工具的协同工作 基本问题:如何协同修改文本? 变式问题1:审阅模式和批注模式的适用场合有何异同? 变式问题2:有了很多的修改版本,怎么管理呢? 变式问题3:朋友在你写的一份文件中直接进行了修改,未作任何标记,现在应该如何查阅他修改的地方呢? 部分技术门类或应用软件或的社会性 问题描述:尽管不同的社会性软件都可以支持信息交流、文件共享和协同工作,但其应用范围是有差异的。可以获得何种启发? ①文件编辑工具的社会协同(审阅/批注模式) ②电子邮箱类一对一通讯工具的社会交往。 ③基于所谓“社会性软件”的交流与传播。 课程思想思考之四: 内在价值及应用价值的确认是课程思想价值最终得以巩固的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