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周玉梅 更新时间:2012-11-26 阅读:34248次 

3.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校庆邀请函的制作

周玉梅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 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需求,体会文本信息加工是“为更好地呈现主题服务”,能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学会图片、艺术字等的插入和设置,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校的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关键内容,对第二、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我们每周只有一个课时,而学生对Word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教材我们进行了适当的改变。

教学重点:分析日常类文本信息加工的特点与方法,选择通过对校庆邀请函的加工,使学生掌握文本段落格式、文本格式的设置,图片的插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主题,领会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和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文本的主题。

3、学生分析:

这是一节面向高一学生的新授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编排,包括版式、格式即字形、字号、字体、图文混排等等,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造成高一新生程度差别很大,有的连鼠标也不会用,由此构成为数不少的“零起点”群落。面对这样的学生,工具软件的使用仍然成为他们学习的困难所在;另外,大多数同学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来组织加工信息,表达主题。

4、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层层深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整合应用。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5.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

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主要完成教师给出总任务,通过校庆邀请函的加工完善,使学生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步骤。同时,教师要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倡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2)       教师计划使用哪些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校庆邀请函电子稿、相关的图片素材等

6.学习时间:

非上机时间 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 25 分钟,其他活动(如: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  10   分钟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2分)

教师创设本节课导入情境,观看学校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学生观看,交流

通过情境导入,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爱校,为校庆尽力,引出本节课课题。通过情境,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讨论交流: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

(2分)

师问:我校五十年校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准备请校友与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准备做一份邀请函,在做之前,我们应明确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请学生回答。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引出文本信息加工前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观摩作品:加工前与加工后的邀请函,讨论交流作品评价的因素及文本信息加工的分类(4分)

观摩未加工和加工后的邀请函,请同学们比较、交流,讨论作品评价的依据和要素,分析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

学生观摩,讨论交流,明确今天的任务——日常文本信息加工

通过观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今天的任务:校庆邀请函的加工——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

四、学生探究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特点。(5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学探究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特点。

学生讨论,探究:如版面设置、文本格式的设置、图片的插入等

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对日常类文本信息的加工特点和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

五、学生自己加工邀请函

(25分)

引导学生加工校庆邀请函,指导学生设置文本的段落格式、文本格式、插入图片等。注意对困难学生的辅导。

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完成任务

通过加工邀请函,使学生对Word2000的基本操作得以熟悉,掌握文本加工工具的基本使用。

六、学生分小组互评、自评加工好的邀请函。(3分)

根据作品评价依据,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本小组作品,推举好的作品上交至教师机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相互评价,欣赏加工好的邀请函。

通过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七、展示小组优秀作品,教师点评、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4分)

在全班展示推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点评、总结本堂课内容,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学生欣赏,领会本节课内容。

通过教师的展示、总结,使学生对利用Word2000来进行文本的加工,表达我们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情境导入是花了一点功夫的,为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感受到校庆的喜悦,为本节课的引入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只有一个课时,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以期达到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培养热爱学校的三维目标,而对Word的基本操作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述,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特点和方法,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相互帮助。通过对学生加工好的校庆邀请函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的归纳小结等,使学生对本节的课的内容学习充满了兴趣,目的更加明确,完成任务情况也较好。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