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南海,世界最复杂的海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夏宏俊 更新时间:2012-12-18 阅读:35544次 

南海,世界最复杂的海

         环球时报赴南海特派记者 程 刚

  春末夏初,东北风已停,西南风未起,南海正处在短暂的风平浪静之中。从广州的码头起航到南沙群岛的美济礁,最直的航线也有约800海里(1海里约为1.85公里)的航程。船行海上,波澜微惊,飞鱼掠水,鸥鸟绕桅。目的地美济礁其实是一圈珊瑚礁,落潮时环礁才从水里稍稍露出头来,基本呈圆环状的礁线隐约可见,围在当中的是一个海中泻湖,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难相信,美济礁泻湖的海面竟如绸缎一般平滑。中国渔政部门就是看中了这种优良的天然防波条件,1995年在这里的礁盘上建起渔船避风设施并由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全天候守护。

  千里迢迢初到南沙,没有想到,对南海辽阔和美丽的感叹很快就被南海主权斗争的波谲云诡淹没了。《环球时报》记者在美济礁仅停留一夜,就在翌日清晨目睹一架菲律宾军用飞机对美济礁的低空侦察。渔政员杨树森告诉记者,中国渔政在美济礁建避风设施,菲律宾一直耿耿于怀,侦察机平均一个月要来侦察一天,通常一天要来两个架次。最近,也许南海比较受人关注,菲律宾飞机来得很频繁,接连好几天每天都飞来转圈。十几年来在美济累计守礁已经2000多天的中国渔政301船教导员佘木波说:“现在菲律宾到美济礁来干扰的程度比1995年时低多了,那时候军舰、飞机一道来,感觉侦察机就在我们头顶上,有人说‘扔个扫把都能把它打下来’,我们那时候还没有1000吨以上的渔政船,就用300吨的船冲着军舰迎上去。”
  南海区渔政局的吴壮局长兼任广州军区边防委员会委员,他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现在,世界上还存在海洋领土争议的也就十几个地方,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双边争议,全世界唯一存在岛礁、海域、大陆架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多边交叉争议的就是南海,它同时也是世界上争议面积最大的海域。

 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加在一起还不如南海大。南海面积近36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个,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在南沙,除了美济礁,南海舰队的南沙守备部队还驻守着渚碧礁、南薰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和华阳礁,这是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戍边部队。另外,中国台湾的武装部队据守着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南沙守备部队政委、海军大校卢永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了。

中国军队虽然在南沙有了落脚点,但每个礁的形势都相当严峻。中国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有海洋气象水文观测站的永暑礁是中国大陆守卫的最大的一个礁,然而,它东北、东南、西南都有越南军队占据的岛礁,基本处在越南南沙守军的包围中。赤瓜礁被越占岛礁包围得更紧,它离鬼喊礁只有1.7海里,肉眼都能看到越军士兵的行动,它与琼礁也只相距5.6海里,再远一些的景宏岛则是南沙的一个大岛,上边有越南南沙驻军的第二指挥部。中国有驻军把守的最南端的岛礁是华阳礁,但它旁边有4个越占岛礁,其中南威岛是越南南沙驻军的指挥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李国强研究员对记者说,其实,只要将历史上溯到100年之前,南海主权属于中国根本就没有任何争议,无数考古证据和历史文献证明,南海诸岛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和连续管辖的历史都属于中国。吴壮局长说,18至19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都曾有船多次进入南海活动,这些外国人在他们的记录和写的书里都承认,在南海诸岛上,他们看到、碰到的人都是中国渔民。岛上有中国渔民搭的草棚、建的小庙、修的坟墓,这些表明,中国渔民历史上从未中断过在南海的生产作业。

李国强说,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198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卢永华说,中国历史上在南海有几次非常重要的行使主权行动———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晚期的李准巡滩、国民政府在二战胜利后接收南海诸岛。有意思的是,这些行动都在南海诸岛的岛礁名中留下了纪念,而这些岛礁名又反过来以历史背景的真实证明了中国历朝对南海管辖有案可查。南沙群岛中有郑和群礁,景宏岛以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命名,马欢岛以郑和的译员马欢为名。清末两广总督张人骏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水师乘“琛航”、“广金”和“伏波”三舰巡视南海,于是在南沙有李准滩、人骏滩,在西沙有琛航岛、广金岛。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派军舰“永兴”号、“中建”号、“太平”号、“中业”号到西沙、南沙接收岛屿,“永兴”号接收的西沙主岛后来命名为永兴岛,“中建”号接收的西沙最大的沙洲后来就叫中建岛,而“太平”号接收的南沙主岛同样得名太平岛,中业岛自然是因为“中业”号接收而得名。

然而,南海的历史并没有阻止周边国家对它的争夺,激烈的争夺始于1956年,率先动手的是当时的南越政权和菲律宾。蚕食、瓜分南海的高潮则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研究南海问题的绝大多数专家都指出,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盆地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南海成为“第二个波斯湾”,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李国强说,占岛是为了夺海,夺海是为了掠夺战略资源。按照国际海洋法,一个岛屿周围的主权水域可以延伸到1500平方公里,产生约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有了岛屿主权,就有了管辖海域的资源所有权。在巨大利益驱使下,这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礁,不顾中国的抗议,在南海的中国传统海疆内强行开采油气。据不完全统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在中国传统的“断续国界线”(断续国界线是中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内已经钻井1000多口,每年掠夺数千万吨油气,而中国在南沙海域还没有一口油井。

一名南海问题研究者说,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否则就无法解释,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怎么能在石油、天然气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之前就有了“海权论”的认识,南越和菲律宾为什么在南海发现丰富油气储量之前就开始侵占南海岛礁。越南的陆地国土是一个窄窄的长条,东西方向基本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只有占领南海诸岛才能拓展越南的国防空间和战略纵深,因此,无论当时的南越还是越南都不惜代价抢夺南沙岛礁。而菲律宾曾有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

至于南海的战略空间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借孙中山先生的话一言以蔽之———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在全球战略地图中,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要道,陆缘国要争海权,南海是必由之路,海缘国要夺陆权,南海是战略基点,在中国崛起而固有大国要强化和维护全球领导权的今天,这种战略意义尤显突出。

美国要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这3个都在南海附近。作为世界海运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和欧、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3/4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南海周边国家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让它们在南海拥有较重的利益,区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南海问题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关注度都日益增高。美军已有重返南海的动向,日本将海上交通保护线扩大到南海的大部分海域,以打击海盗的名义实现了海上军事力量在南海海域的存在。

南海周边虽然有中国这样的陆海大国,但历史上中国的海上实力只在郑和航海的年代短暂地强盛过,长期来看,南海周边从未出现过海上优势明显的海洋强国。对于陆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其他的南海周边国家在侵占南海岛礁、圈占南海海域时,都认为它不会轻易采取激烈行动以示强烈反应。在中国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处理南海问题的过渡性原则后,一些争议国家的分析人士甚至对这个原则做出“中国暗示不使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的解读。中国是历史上唯一对南海岛礁和海域实施过管辖的国家,但在其他南海周边国家看来,不过是缘于南海周边早期形成的民族国家只有中国一个。日本占领东南亚前,越南是法国殖民地、马来西亚是英国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印尼是荷属东印度,这些国家大多是在二战结束后才陆续独立的。

中国作家阿来去过南海后在文章中写了一段话: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的天然权利,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自己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航道曲折、波谲云诡,那么需要智慧和坚定。

 南海问题争端始末:“复杂之海”其实并不复杂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从历史与法理的双重角度看,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诸岛在唐代已列入中国版图。明代也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二战中日本侵占南海诸岛,战后中国政府收回,并将其归入广东省管辖。

无论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表述与行动,还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情况,中国对于南海以及所属岛礁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权益。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直到现在,很多岛屿的名字都印证了那段历史。

从地理上看,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由马来西亚、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南海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沙最大的永兴岛约1.85平方公里,而南沙最大的太平岛,也仅0.4平方公里。

中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1992年的《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有关“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外交声明为南海诸岛的归属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中国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九段线内沿陆地领海基线及符合条件的岛屿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大不超过350海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及专属管辖权。

所谓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未定国界线。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而只是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这一条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

事实上,早在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的形势可以说非常平静,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但在这一报告发布后,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并采取行动占领岛屿,才发生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很显然,南海争端的发生缘于对资源的争夺。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本着和平友好、照顾大局的原则,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共同开发的方式,与有关国家解决南海争端。

但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管辖,由台湾军队驻守。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在我管辖之下,而南沙群岛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

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

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

在经济方面,南海各岛有一种天然资源——堆积如山的鸟粪,颇值得开发。据估计,仅太平岛一处就蕴藏着10万吨以上的鸟粪、磷矿,它们是十分宝贵的天然优质肥料。此外,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南海的海水温差大,因此热带和冷水性鱼类都能在这片海域生存。

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更引人注目的是,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

蚕食和瓜分南海的高潮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原因就在于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盆地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南海成为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

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重要国际航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60%的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

美国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有三个都在南海附近。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欧洲各国、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75%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九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显而易见,拥有南海诸岛,可有效控制这一重要水域和国际航线。

在“周期性”的南海主权争端中,外部势力的干预,特别是美国所谓“中立调停者”的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试图从中渔利的企图。

为了制衡中国,部分国家采取了拉住域外大国对抗中国的做法。当前的南海已俨然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从当年的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对中国的情报侦察,到如今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

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周边国家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让它们在南海拥有较重的利益,区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倾向和国际关注度都日益增大。

近年来,东盟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美国官员多次公开声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南沙争端的根源”,美国不能允许中国在南海地区取得“战略支配地位”,美国应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事实上,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和平崛起”不应、也不会成为对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束缚,周边国家更不要作出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蚕食中国权益良机的战略误判

海洋水域的争端主要是指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界而产生的争端。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对南沙争端,早在1984年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力。当前,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其主观诉求在于避免走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搞军事扩张导致全球性战争的老路,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外部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冲突。

长期以来,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但是,近两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一再将中国的理性、大度、忍让视为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无奈选择,不断冲击中国的利益底线。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妥善处理。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