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青山绿水”的绥宁与水电发展的考察报告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屈建中 更新时间:2014-3-27 阅读:34682次 |
||||||||||||||||||||||||||||||||||||||||||||||||||||||||||||||||||||||||||||||||||||||||||||||||||||||||||||||||||||||||||||||||||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科技活动小组 指导老师:屈建中) “青山绿水”是绥宁的标志,除了山,水就是绥宁最大的财富。全县水域宽广,分为沅(西部)、资(东部)两大水系,沅水一级支流有巫水、公溪河;资水一级支流有寥水。在千沟万壑之中,流淌着5公里以上的溪河94条,流域总面积2926.67平方公里。中小型水库31座,山塘和平塘3124座,总蓄水量287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7万亩。丰富的水资源,适宜于发电、水能理论蕴藏量丰富,小水电开发空间很大。从2001年9月正式对荣岩电站进行扩容起,就拉开了绥宁小水电的开发战,到2011年3月止,建设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683万千瓦,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对“青山绿水”造成的伤害。 一、活动的内容与目的 我们学校科技活动小组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开展“关爱家乡建设,珍惜青山绿水”,对我县的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活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走访水务、电力、环保、建设等部门,直接了解我县水资源和水电建设的现状及水电建设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②向本校学生,以乡镇自然村落居住区为单位发放水电站调查表,对全县各地的水电站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③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水电站,对电站的装机容量,水坝形式,综合开发应用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考察。 本次活动的目的有个四方面: ①通过考察活动,使同学们学会科学考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兴趣。为学生多层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 ②体验家乡发展的成就,感悟学习文化知识是负有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情懆。 ③考察全县水电站的建设与布局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关注我县水电建设及水电建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让“青山绿水”的绥宁更加美丽。 此次活动历时半年(2011.9---2012.2),以科技活动小组高一年级7名学生为主体,小组成员26人,参与者达600多人(占高一学生的80%)。该项活动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全校师生对家乡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关心,并引起社会各界相关人仕的关注。 活动分三大阶段进行。 1、 启动阶段 学校在高一新生中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倡导环境保护为主题活动的课题,在汇总学生各种提议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绥宁县小水电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课题。 (1)、对自愿参加此次科技活动小组学生进行明确分工,选举正副小组长,在全校宣传环保意识,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名单见附件)制定小水电考察活动详细计划。(见附件)(2)、由指导老师进行相应辅导,组织学生学习科学考察方法,并走访了县水务局、电力公司、环保局等单位,对绥宁县的水文、地质地貌,水电建设作初步了解。 ①、绘制绥宁县河流图(见附件)。境内有大小溪流94条,主要河流有巫水、公溪河和蓼水河。 巫水发源于湘桂接界的北石坳,流经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源、兰蓉、白云洞、儒林镇、羊石、绥宁县关峡、长铺、竹舟江,于河口乡出境。 公溪河发源于绥宁县张家冲,经水口、洞口县那溪,于芋子塘出境。 蓼水河发源于堡子岭的七波山等,经老祖、武阳、李熙、盐井、于红岩镇出境注入隔壁的洞口县花园镇,再由石江镇和黄桥镇交界处汇入资江,再流经邵阳,由资江汇入洞庭湖,入长江。 ②、对绥宁县所有已建成电站造花名册(见附件)。 ③、制定考察路线以巫水河为主干线及分支河流。 ④、其余河流由学生回乡后作实地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2、实地考察阶段 由于全县水电站多达108座,分布在各个乡镇,不可能作一一考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1)小组同学由辅导老师带领,利用课余时间对县域主要河段的电站进行实地考察。(2)我校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于是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发动全校学生参与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32份,回收348份。(学生回收调查表见附件) 实地考察电站20处,实地考察的路线是:①巫水河为主干河流,先后考察了江口塘电站——荣岩电站——发财冲电站——绿洲电站——界溪口电站——河口电站,行程达210公里。 ②巫水河主干分支河流,黄桑至界溪口的河流上的金珠塘电站——莳竹电站——宏顺电站――党坪电站——东江电站———米水电站——在市电站——岩坝塘电站――石门二级――大湾塘电站――黄桑电站——大门洞电站――刘家电站――虾子溪电站,行程近620公里。要求学生对每次考察都作详细记录,拍摄了1000多幅照片,走访当地农民20多人次。并写考察日记(部分考察照片、记录和部分日记见附件)。 3、分析、总结、汇报阶段 一、小水电站基本状况。 (1)、全县共有已建成小水电站108座,5座在建电站。总装机容量116830KW,其中10000KW及以上的有3座,1000至6400KW的有22座,100至840KW的有76座,55至75KW的有7座。 (2)各乡镇水电站分布情况:
从统计看,我县小水电的建设突出了一个“小”字,装机容量在1000KW以下的有83座,占总数的76.5%。 从区域分布上看,发展不平衡,多的乡镇拥有15处之多,少的是空白。 (3)小水电形式
我县小水电站综合开发方面: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具有灌溉功能的电站占35%,有抗洪排涝功能的占22%,有环保措施的占0.6%,可供旅游开发的占0.6%,进行水产养殖的占13%,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小水电站的经济效益没有开发充足,综合应用还有待加强。 二、活动的结果与建议 1、通过此次考察活动,增强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学习了科学考察方法,感悟家乡建设的成就。 2、林木丰富的地区,水源就丰富,相应的水电站也修建较多。如巫水河段及支流地区党坪乡,在市镇,黄桑乡,长铺乡,河口乡,金屋塘镇,麻塘苗族乡,共建有54处水电站,占全县的50%。 3、水电是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能源。根据绥宁县有关数据表明: “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以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减少了林木资源消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全县以电代柴户达31990户,每年少烧柴23.14万t,保护森林50.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4%上升到76.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4、水电的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预计未来3年全县水电站投产可达139台,每年可新增电量4亿千瓦时。 5、小水电开发的负面影响。 我县小水电站在规划建设中,大多未考虑生态用水和下泄生态流量,缺乏相应的泄水建筑物和合理的调度方案,导致坝下出现脱、减水河段,造成河槽裸露、河床干涸,山区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据我们考察,巫水河50公里的河道,已建水电站达8座之多,平均6.2公里一座,河道成为时段性脱减水河段。 小水电项目修建的永久性拦河坝阻隔河道,在堤坝上下游形成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阻断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淹没产卵场,使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及土著特有物种快速消亡。据河流两岸居民回忆说:“过去很多鱼类品种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水电设施和厂房的建造使部分山林遭到破坏。建造电站需要用地,而电站所用的基本上都是植被良好或林木茂盛的山地。以陡山脚电站为例,引水渠长3公里,占用林地很多。此外,电站施工的爆破,也使部分非电站山林受到破坏。 6、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小水电开发利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田灌溉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利大于弊。 我们建议:①把环境生态目标纳入小水电开发的总体目,在小水电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重视环境保护,尽量维持河道的原生态状况。 ②尽量采用引水隧洞取代引水明渠,以减少对林地的占用和破坏。 ③在大坝一侧建鱼类回游槽。④把“散、小”的水电站,聚合为“大而全”,形成县域小水电多功能的开发集团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