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一中部分老师探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板村古建筑群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苏新长 洪青云 更新时间:2019-4-11 阅读:42076次 |
||
正板村介绍 正板村位于绥宁县在市乡,80%的人口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评为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板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树5棵等。整个建筑群背靠青山,前有溪水,左右两边均为稻田。村内有一条古驿道和新修的水泥路与乡政府相通。其民居规划严谨,布局合理,生态与文化完美结合,具有湘西南典型少数民族民居的典型特点。 2019年3月10日,我校一群由业余爱好者组建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研究小组,来到正板村探究古建筑群。 进入正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高过10米的旗杆石,杆柱上浮雕蟠龙,仰望顶端,气势恢弘。旗杆石并非任人可竖,清朝前,必须是本家族考上进士的人才有资格,到了清朝,秀才、举人也可以竖旗。竖此旗杆是用来光宗耀祖,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成才立业,造福桑梓,足见上一辈人用心之良苦。
古民居的石板路
通往村落是一条清幽的青石板路,青石板已经被这一季的雨水冲刷得青黑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温暖朴实的气息。
古居民的房屋布局
正板古民居按三横六纵排列,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主体建筑由六座四合院和五座三合院组成,房屋共计300余间,建筑总面积达10580平方米。整个民居均为木房青瓦,古香古色,与石板巷道有机统一。 安全措施到位
民居均为木质结构,建筑与建筑之间有封火墙阻隔。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封火墙给人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杨向阳老师即兴作诗两首 即兴诗一 正板民居显古风,几百年来安如松; 若穷古居久存因,赖此天井池塘功。 即兴诗二 小小村庄正板冲,史上地灵人杰丰; 人才传承愿久现,为国为民建新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