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肖建均 更新时间:2012-3-1 阅读:31860次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 1mol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约是多少?

                2. 什么叫摩尔质量?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物质的量,它把宏观上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宏观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质的质量,还有物质所占的体积上节课我们研究了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讨论1mol物质所占的体积。

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H2、O2、CO2气体的体积,并填表:

气体

粒子数

1mol物质质量(g)

密度(g/L)

体积(L)

H2

6.02×1023

2.016

0.0899

O2

6.02×1023

32.00

1.429

CO2

6.02×1023

44.01

1.977

说明:标准状况:0℃,101kPa

讲解: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所以,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相同的体积,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相同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 。 常用单位:L/mol(或L·mol-1)和m3/mol(或m3·mol-1)。

取值: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 ;

25℃和101 kPa(常温常压)时,Vm=24.8 L/mol 。

讨论: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什么关系?

投影练习:

填写下表

    物理量

物质

物质的量mol

体积(标准状况) L

分子数

质量g

密度g.L-1

H2

0.5

O2

44.8

CO2

3.01×1024

44/22.4

N2

28

Cl2、HCl

混合气

3.01×1023

讨论推导:

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三者的关系:n=V/Vm

小结:物质的量(n)与粒子数目(N)、物质质量(m)、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溶液

提问:我们学过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质量分数

过度: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或mol·L-1)    表达式: cB=nB/V

思考后回答

学生参与完成计算

学生分组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 H2、O2、CO2的体积分别为:22.4L、22.4L、22.3L

记录

讨论并回答

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

学生完成该表格内空白内容。

讨论参与,得出结论。

记录

学生回答

记录

复习上节课,引入新课

建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联系。

师生共同评价,及时纠错。

及时小结

建立物质的量与浓度之间的联系

布置作业  学习评价上本课时内容

教学后记  通过两课时的共同探讨,学生初步建立了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感受到物质的量起了“桥梁”的作用。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