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肖建均 更新时间:2012-3-1 阅读:33552次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投影练习:

1).用40 g NaOH配成2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 gNaCl配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 L HCl配成0.5 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硫酸溶液250 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过度: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计算配制200 mL 0.5 mol/L 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完成,相互纠错。

(NaCl)=n(NaCl)×M(NaCl)=c(NaCl) ×V(NaCl)

 =0.5 mol/L× 0.2 L× 58.5 g/mol ≈5.9 g

讲解:用托盘天平称量5.9 g NaCl.

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并投影:

计算、称量、溶解、恢复室温、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完成实验,配制200 mL 0.5 mol/L NaCl溶液。

讨论分析误差。

思考与交流:如果将5 mL 浓硫酸稀释为20 mL 的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讨论结果:相等。因为稀释时加水,而没有改变H2SO4的量,所以相等。

由此得到稀释公式,即: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投影练习:

1.配制250 mL 1 mol/L 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2.将10 mL 2 mol/L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到0.5 mol/L,其体积为多少mL?

讨论归纳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练习

学生计算

学生回忆并回答

边操作边理解记忆配溶液的过程

讨论分析误差

思考并回答

计算

归纳整理关系图

承上启下

过渡到配溶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严谨的科学探索过程,要认真对待,从认识仪器到实验结束,每一步都要按要求去规范操作。

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的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业:P.16  1.2.3    P.17  归纳与整理

教学后记:

本内容难度较大,按编者的意图,不应一步到位,有些难点内容将在后面补充完善。这样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程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提高了课程效率,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