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厌学情况面面观 郭敦荣 本人从事教育事业近十五年,和初中生,职高生,普高生都接触过,反观这些历届莘莘学子,发现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相当普遍,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现总结如下,让同仁共享。 1、对学习方面的事总是记性不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布置完作业,总有一些学生没听见,老师再次强调,直到学生都说知道了,才算布置完。可第二天收作业时,仍有个别学生说“我忘了,我不知道”。没办法,找时间让他们补上。原以为以后会记住了,可第二天仍是这样。天天如此。 2、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好多学生在小学的六年到初中学习中根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他们的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他们不好好听课,不好好做笔记,不会自觉完成作业,学习成了他们的累赘,老师成了他们的敌人,坐在教室里,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逃脱学习,怎样走出学校。 3、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厌学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多,每次看着正处于花季的孩子们不思进取,对所有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像条虫,下课像条龙,不是玩游戏,就是谈恋爱,真的很痛心。 4、买适当的教辅资料和基本的学习用具吝啬得像葛朗台,但花钱上网玩游戏,吸烟、开生日聚会、买时装以及化妆品等却出手阔绰 。 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帮助厌学学生,使其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我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出了以下一些拙见,看同仁们是否有同感。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我一直在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本人认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创设成功机会,给以学生愉快的刺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对厌学原因进行调查,并结合原因进行对症下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升学率,学校初高毕业班往往在双休日补课,甚至寒暑假也补课,毕业班老师也按学校安排,放弃休息,精心备课讲课.然而发现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针对学校现实,也是一大社会问题, 我认为:本来补课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人的娱乐天性是无法改变的。如果不讲究日常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水平。学生当然有理由不参与。 面对一伙昏昏欲睡的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有什么方法使他们能尽力学到最好?班风是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班风是无声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各种错误行为,能使班级成员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使人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焕发出无穷力量,使班级成员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建设良好班风,班主任首先要使全班同学明确目标,让大家讨论本班班风的特定内涵,这一内涵可以用班训的形式表现出来。正确舆论是优良班风的基础。正确舆论对班级会产生积极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团结友爱,师生互相信任。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对“精神家园”的一种经营,这种经营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各个角落,学生一旦置身于班集体文化氛围之中,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其社会化的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教育整体出了问题。本来教育应使学生快乐。而实则只有考试。而又将考试看作唯一的生硬的机械的东西。一旦学生学不好,考不好,他们当然只有放弃。我的建议:一、重新理解教育的内涵。二、改变教育的方式。三、激发学习的欲望与精神。四、降低成功的标准。五、各个击破。因材施教,不是每个人只有读书考大学才有出路,现实中那些历届全国文理科状元,有很大出息的也屈指可数。 学生讨厌学习怎么办?现在很多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讨厌学习,不想学习,跟他谈心还油盐不进,尤其是90后思想变化比较大,感觉很难交流,不知道是不是代沟太大了,还是工作没有做到位,想了很多办法收效不大。理论上只要学生在学校,他就有学习的可能。可能是我们的学习内容真不对他的口味。可能不对他的方式。可能对他没有用。可能我们的老师没有激发他的热情。感染他成功的欲望。没有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像有的学生确实只适合学技能,所以建议这类学生读职业高中学专业的好,不要强求他读普高。 留守儿童的的学习怎么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进城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据统计留守儿童人数大约占农村学生数的20%,个别地方甚至超过60%。他们由于缺乏关爱,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学习上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随之学校出现了许多留守后进生。那么,如何转化这些留守后进生呢?我认为对待这些留守后进生,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既要勇于担当起对他们在校内的监护责任,又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要成为他们最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对待留守后进生,教师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使留守后进生在生活上受到关爱学习上也能取得进步。我的理解是关爱应多于教学。总体上必须降低标准。如果单纯以学业来评判,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学生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业。走向社会之后很大程度是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起关键作用。 学生拒绝学习怎么办?曾经有这样一个班级,该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拒绝学习。这些孩子上课时,甚至连课本都不拿出来。他们连小说都懒得去读,除了睡觉,就是说话,吃零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当面回敬老师,我是来长身体的,不是来读书的,家长也耐我不何。请问,作为这样的一个班级,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班主任该怎么办?估计老师的问题比较大。一是班级文化没有。二是没有核心的领导力。三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肯定出了问题。四是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没有和家长沟通联合教育。 以上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点不够成熟的拙见,在我们教师中都或多或少碰到过,并且越来越多,究竟要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靠我们这方面的教育专家多加研究和探索,寻求化解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