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设问: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问题2: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高考资源网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问题3: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问题4: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5: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
问题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有何影响?
3、参加日内瓦会议
问题7: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4、参加万隆会议
问题8: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问题9: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知识整合 归纳提升]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