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这个时期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1:“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设问: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设问: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合作探究】2:指导学生阅读:P113“学思之窗”及思考题
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合作探究】3: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4、中日关系正常化
(1 )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设问:进入到70年代末期,我国外交政策有什么调整吗?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新的建树?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
(1)国际:
(2)国内: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合作探究】4: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是什么?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时间:2001年10月
地点:上海
与会者: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性质: 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