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陈红艳 更新时间:2012-3-29 阅读:33849次 

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授课教师:陈红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了解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表现,识记“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等基础知识。
①重点: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②难点: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⑵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
2、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观察学习法和材料学习法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近代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弘扬继承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运用“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合作总结——练习巩固”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运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导入新课】(结合政治史复习提问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显示图片进行讲述,然后让学生依次归纳填表)
1、衣(服饰):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2、食:
①传统饮食——中餐
南方饮食:米饭、海鲜
北方饮食:面食、肉类
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
②变化:西餐
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合作探究】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3、住:
①原因: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
②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历史纵横】缠足的风俗在中国历史上历时一千余年,蔓延极广。妇女缠过的畸形小脚被美化为“三寸金莲”,受到人们的广泛赞美。缠足能够沿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姻,婚姻的好坏取决于脚的大小,实际上女人一生的意义都在这双脚上。这样的一种风俗曾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早在1883年,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就在老家广州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他也以身作则,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不缠足。维新时期又成立了不缠足会,推行放足运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申明禁止妇女缠足。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
孙中山先生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
女子改穿旗袍,百姓穿上洋衣洋袜。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三寸金莲)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④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称呼改用“先生”“同志”
⑤采用公历纪年
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分析归纳)
1、西方国家侵略的客观影响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西方殖民者给中国的通商城市带来了建立在近代科技发展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如在电影《日出》《金粉世家》中,我们就看到旧上海租界里有留声机、自鸣钟、霓虹灯、西式轿车、电报、西式餐厅、舞厅、银行和操各种语言的多种肤色的外国人,这对闭关锁国的清朝人僵化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
2、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些与城市工商业发展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兴起了,它包括电灯照明、火车运输、自来水供应和宽阔的马路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出现,势必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打破市民多年来旧的生活习惯。
3、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4、先进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先进文明(让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探究】①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征?②农村变化小的原因何在?③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说明了什么?
三、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结合变化的主要表现加以分析)
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城乡差别大,仅少数人主动接受西方先进文明
【合作探究】通过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要重视发展科技和社会经济;要开放,向世界文明靠拢;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弘扬继承

【知识点梳理】(黑板板书)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1)衣(服饰):
(2)食:
(3)住:
(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
二、变化的原因
三、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呈现的特征

【练习巩固】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