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5-25 阅读:30498次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绥宁一中     蒙永春

一、引言

我校于2001年挂牌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时承担了省级课题《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和《信息技术与部分学科的整合》的研究,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电教室,联入了Internet,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许多教师和学生家庭已购买了电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逐步普及,如何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推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已成为我校教师关心的话题。下面结合本人参与课题的研究,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此,今后学生学习将更加注重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特别是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能力。其次,由于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全权”下放,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模式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地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欢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创设情景和大量知识的获取、生成,为营造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中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该模式的特点是课前教师必须先做好课件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所以对教师有一定信息技术素质的要求。例如:由周益平和龙景忠老师制作的课件《学会看地图》在2003年邵阳市初中地理网络教学中获课件制作一等奖,该课先设计学生到湖南师大附中参加数学竞赛,乖车到达长沙市汽车南站后,如何乖公共汽车去师大附中,教师在课件中展示长沙市地图,让学生自己寻找,这种从直观形象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式的环境中通过操作、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认识了地图,学会了看地图,并能正确使用地图。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培养了情感,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昂然。

三、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输入网络中,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的特点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例如,获湖南省第六届(2003年)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的李重川老师执教的《动量守恒定理》,就采用了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浏览《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这是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收集火箭发射和小球弹性碰撞等资料,发现动量守恒现象,从而探索和推导动量守恒定理,并加以应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并在活动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该模式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学会合作是新世纪教育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最能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协作学习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环境、协作小组、协作成员、指导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不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信息和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获2003年邵阳市美术新课程教学比武一等奖的李叶华老师执教的美术欣赏课《故乡的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把古代、近代、现代门的种类及门的结构制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输入网站,同时在网站上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在BBS上提出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最后在BBS上发表自己对老师所提出提问题的看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每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与探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一条门,并附上设计说明,再分小组进行评价,将评价意见在BBS上发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数次或十几次地发表自己的作品和见解,各个小组成员编写的评价意见五花八门,生动有趣。

五、网络环境下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我校建立的《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调用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学习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取得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认识过程的学生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对学习较弱一点的学生来讲,即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到满意的自我提高。

当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化学习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网络上有大量的学生学习有价值的信息,但即使是经过分类整理,也不可能排除大量的无价值的垃圾信息。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批判能力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会在庞大的信息资源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目前网络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果不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有的学生可能会沉湎于不健康的网站而不能自拔。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学生利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者,网络不是万能的,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固然有它的优势,但是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个性、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传统的好的学习方法结合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文在2011年参评湖南省教育协会论文大赛获叁等奖)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