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作家——创作谈:在纷繁俗世中写作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夏宏俊 更新时间:2012-12-18 阅读:35039次 |
||
创作谈:在纷繁俗世中写作 陶青林 我的写作一直处在断断续续的状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工作生活在一座喧嚣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这座城市人流如织,车流如梭,工业区里机器轰鸣,高楼大厦间物欲横飞,大街道上匆忙行走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挤满了欲望。凡夫俗子的我,也是这座城市数以千万计的匆忙行走中的一人。熟悉我的朋友们都明白,能抵抗住诱惑,不让欲望疯长,在繁忙工作之余,偶尔也能孤灯寡影地爬爬格子,这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我一直认为,生活永远比写作重要,写作永远是在生活的背面。对一个人来讲,只有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是物质崇拜。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解决不了,他还能懂生活吗?还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吗?一切的艺术,都是因生活而产生,一切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之上的一种精神追求。我一直不明白,有些作家或者艺术家,总喜欢说,离开写作(或艺术),我就无法生活。真的是这样吗?我不敢苟同,至少我不是这样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这座喧嚣的城市,人们首先得学会生存,首先得把生活过得美好一些,再美好一些。写作,对我来说,只是想让我的生活更美好些。 写作是需要天分,需要悟性的。正因为我没有天分,悟性不高,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不了长远,所以我才时断时续地写。在文学这场马拉松赛中,许多朋友虽然比我起步晚,但他们已远远地跑在了我前面,比如王十月、郑小琼、塞壬等,他们才华横溢,才气逼人,特别是郑小琼,她早期的诗歌散文,有许多是经我编发的,每收到她的来稿,常让我爱不释手,心想,年纪轻轻的她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文学路上一定会越走越远。现在,她已成为中国诗歌界的一名实力派诗人,成为了一个符号,一面旗帜。有天分有悟性,他们自然能走到前面去,落在后面的我,只希望不要掉队,希望在马拉松赛中不要被淘汰出局吧。 雅俗共享,是我写作的一种追求。我写得最多的是小说,这让我没能在各种文体间自由穿行,让我的思维受到局限,让我的写作没有具备一种宽阔性。再加之追求雅俗共享,想让小说有故事性,有可读性,还要有思想性,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精神生活,这让我的写作更为艰难了,有可能既讨好不了普通读者,也讨好不了专家评论家,最终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但我一直在努力寻找雅与俗之间的某一个切合点,一直在努力寻找。 有人把作家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告诉人们过去的生活;第二类是在告诉人们现在的生活;第三类是在告诉人们可以怎样生活。我是哪一类呢?我想我哪类都不是,我只是一个在纷繁俗世中时断时续爬格子的写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