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长仁 更新时间:2012-3-28 阅读:31160次 

绥宁一中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历史

日期

2011.11.24

周次

第13周

 第21课时

主备人

杨长仁

参备人签名

陈红艳  陶宇明

课题

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全民族抗战的两个战场的史实以及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反思日本侵华历史,以史为鉴,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

教学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教     学     过     程(通案)

集体修改或个人探究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

2、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3、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1)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合作抗日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思考: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广泛性、组织机构与政治纲领、合作方式、政权和军队的掌握、内部路线与斗争、结果、任务与目标)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3)国民党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支援。

思考: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第一,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

第二,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中国的会战总体上打的是败仗。

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6周   30万人以上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  "三光"政策

3.七三一部队:石井四郎

三、抗战的胜利

1、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国内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课后研讨】

让学生收集有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资料,看当今世界各国是如何认识、评价这一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

【本课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全民族抗战开始

3、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教学反思

推荐使用Chorme或国内浏览器的“极(快)速模式”浏览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绥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0739-7611972 湘ICP备14001922号-1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工业街10号   湘教QS7_201311_0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