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绥宁一中校园网 作者:杨昌达 更新时间:2012-6-4 阅读:32974次 |
||
于真灵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描述.”作为学生数学能力与品质的衡量标准. 近年来,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了阅读理解型题,以文字、图表、符号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些信息的阅读理解、提取转化,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它考查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数学迁移能力、类比推理及创造性思维.下面以高考常见的数学阅读理解题为例,探究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阅读理解题的类型 1、文字型或图表型:以文字及图表形式提供信息,通过阅读理解,构造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1)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 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 过 小时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解析:解决这类问题可分三步进行:①读图,理解题目信息,图中显示的是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2、数表型:以数表形式提供信息,通过阅读理解,归纳、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例2.(2008,湖北理(15))观察下列等式:
…………………………… 可以推测,当 解析:解决这类问题可分三步进行:①读“数”,理解题目信息,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②识“数”,分析数表特征,这是求整数的整数次幂的和;③用“数”,归纳类比,合情推理. 3、新性质型:以新概念、新定义、新运算、新性质等形式提供信息,通过阅读,准确理解新概念、新定义、新运算、新性质等,并转化为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2.(2009,北京文(14))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 .w 解析:这是一种新定义的题,弄清什么是“孤立元”?依题意可知,必须是没有与
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指的是通过阅读、分析数学材料,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由此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过程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的阅读,数学理解是一种抽象逻辑性的理解,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完成对信息的梳理、筛选、转化和运用. 1、在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教学中培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是数学教材中的基本元素. 在教学中,可通过特例、实物或直观模型等感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使学生对要“发现”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些表象中梳理、概括出它们的数学本质,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我语言”描述它们,最后对照教材上的精确描述,比较异同,通过逐字逐句的“精确分析”加深对概念、公式、公理、定理中的关键词语、符号的理解.这样的“解读”方式有助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培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例题和习题是数学教材上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学生阅读的时机和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易混处、升华提炼处”反复阅读,动脑思考,动手演算,做出一些猜想、估计,甚至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和习题的阅读不是直接阅读课本上给出的结论、方法,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理解”、去“发现”,课本上的结论仅是对学生自我概括、预测、自我解决问题的一种规范化的修正. 3、在课外辅导中培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数学课本不是“终极真理”,它只是我们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媒介,教师通过课外辅导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 4、在单元测试和考试中培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单元测试和考试是学生独立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考验. 在单元测试和考试中,学生独立阅读试卷上的每一道试题,理解每一道试题的要求,在大脑中快速搜寻解决每一道试题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并能准确地给出解答. 教师在批阅试卷中,要善于统计学生试卷上出现的错误处、解题不完整处、新的解题方法等,在试卷讲评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 通过单元测试、考试、教师试卷讲评,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协作学习,它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由协作环境、协作小组、协作成员、指导教师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生生互学、师生互动,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此文发表在《湖南教育》2011年3月下旬刊 |
||